第16部分(第2/4 頁)
信芳、丁毓珠進行打擊。由於姜椿芳(當時任《明代日報》總編緝)的幫助,
丁毓珠認識了當時的著名進步人士——沙千里律師。沙律師見義勇為,義務
充當丁毓珠的常年法律顧問,並在上海《新聞報》上公開發表了宣告。不久,
那家黃色小報只得自我闢謠了。
那時,周信芳夫婦雖然並不知道丁毓珠的中共黨員身分,但是他倆確認,
至少丁是一位跟共產黨有著密切關係的好人。所以,他倆對她格外關心和愛
護。
有一次,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有個軍官到黃金大戲院看白戲時,把一
張黑名單拿出來給戲院的襄理看,還說,“這些人都要抓起來。”
這些情況很快讓裘麗琳知道了。她聽說名單中有個“丁英”,便誤以為
這就是丁毓珠的化名。裘麗琳擔心丁毓珠被捕,馬上跟周信芳商量對策。夫
妻倆分頭行動。晚上,裘麗琳急匆匆趕到丁家報信。丁本人不在,裘就告訴
丁母:“毓珠回來再晚,也得來我家一次。”
快半夜一點了,丁毓珠才回到家。她母親把情況告訴她後,她立即去周
家與裘麗琳碰頭。在裘麗琳的幫助下,丁毓珠去鄉下親戚家避了半個月風頭。
在這段時間裡,周信芳也在託人想辦法,他用二兩黃金的代價,總算把
“丁英”的名字從黑名單上抹去了。過了幾天,有人告訴周信芳,說他弄錯
了,黑名單上的“丁英”,並非丁毓珠。周淡然一笑道:“這錢花得不冤枉,
我救的肯定是一位進步人士,是好人!”
原來,這“丁英”確非丁毓珠,而是文化界的地下黨員丁景唐的化名。
當時,他正在香港。不過,他不久回到上海後沒有被捕,倒也虧了周信芳的
暗中救助!
對於這個情況,丁景唐本人一直矇在鼓裡。直到粉碎“四人幫”後,一
次丁景唐(這時他任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看到丁毓珠的一篇回憶文章,才
驚奇地知道有這麼一回事。
站在“反內戰”前列
日寇投降後,上海文化界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加強團結,積極進行
制止國民黨反動派挑起內戰的鬥爭。
一九四六年六月,一度停止活動的“藝友座談會”又恢復了活動。周信
芳正式參加了“藝友座談會”,並被推為主持人。當時,周恩來同志也在上
海,在各種座談會上,周信芳與周恩來、郭沫若、夏衍、於伶等革命人士時
有接觸,更加加深了他對革命的理解。
一九四七年,國民黨反動派對解放區的進攻和對國統區人民的迫害越來
越加劇。上海戲曲界進步人士發起了反內戰、爭自由宣言的簽名運動。周信
芳不顧反動派的威脅,毅然在黃金大戲院經理室簽名,並且在《文匯報》上
發表了反內戰的文章。有人曾恐嚇他,他卻正氣凜然地說:“我是準備帶著
鋪蓋去坐牢的!”
接著,國民黨反動派在上海舉行所謂“藝員登記”,妄圖把戲劇工作者
同妓女、舞女列在一起,每人發一張卡,作為“特種職業者”登記管理。這
激起了廣大戲劇工作者的極大憤慨。在中共上海地下組織的領導下,戲劇界
發起了反對“藝員登記”運動,由田漢和周信芳直接領導。起初,國民黨反
動派很囂張,宣鐵吾親自出面坐鎮。經過廣大戲劇工作者的不懈鬥爭,敵人
才不得不取消這個規定。
後來,周信芳還參加了反對裁撤上海市立戲劇學校,以及要求豁免戲院
業百分之五十娛樂捐與百分之十所得稅等一系列的鬥爭活動。他還曾開了自
己的汽車,與許廣平、郭沫若、馮乃超、於伶等幾位公開的紅色人物一起去
祭掃魯迅墓。周信芳當時敢於這麼做,是要有很大膽識的。
又過了一個時期,為了適應鬥爭形勢的需要,以及更好地帶領藝人參加
政治鬥爭,“藝友座談會”改名為“伶界聯合會藝友聯誼會”。周信芳仍然
是主要領導人之一。
自然,敵人不會輕易放過日益傾向革命的周信芳。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