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鄉,來到河下。”說著說著,忘了詞兒。這時,他就用平常講漢語遇到難題
時的口頭語,結結巴巴地說:“就是這個意思!
周信芳這天沒有任務,而是坐在前排看戲。當他看到這位“洋角兒”出
“洋相”時,笑得前俯後仰。
這天,演出團還自己動手,燒了一頓中國菜。大家作了分工,由姓孫的
翻譯採購食品,劉斌昆、汪志奎掌勺,幾個女同志當下手。飯菜燒好後,周
信芳特地邀請旅館餐廳裡的全體工作人員一起就餐。
周信芳才吃了幾口,就連連誇獎道:“喔,這菜燒得好!咱們在國外能
吃到中國菜,可真不容易啊!大家辛苦了!”
吃飯後,大家演了幾個餘興節目,跳了一會交誼舞。
這時,莫斯科電臺的鐘聲響了,一九五七年元旦到來了。周信芳站起來
高興地說:“同志們,這是個很有意義的日子,一九五七年元旦,我們是在
列寧、斯大林的國土上度過的。。”
不倒的紅旗
在蘇聯期間,演出團的任務很重,日程安排得滿滿的,每天從清早忙到
深夜。
周信芳身為演出團團長,比別人更忙更累。每次全體人員集合時,他總
是第一個到達。他不僅每天演出的任務重,而且在演出前還要向觀眾講話,
所以工作時間最長。
在蘇聯,由於氣候條件不適應,周信芳的嗓子啞得很厲害。有時大家勸
他:“院長,你年紀大了,身體又不舒服,今天還是休息吧!”他總是不在
意地說:“不要緊,我能頂住!”
一天傍晚,有位演員去周信芳的房裡探望,只見他坐在椅子上睡著了。
這位演員對正在房中的周少麟說:“我想叫院長去吃飯,可他累得睡著了。”
他們正談著,周信芳醒了。
“累了吧,院長!”那位演員關切地問。
“哪能說不累,說不累是假。”周信芳說著,慢慢地坐了起來說,“我
們雖然是劇團,畢竟是代表國家出訪,時時處處都要注意國際影響才行;特
別是我這當團長的,更要以身作則啊!”
晚飯後,周信芳又強打精神,帶領大家去劇場了。那天演的是《十五貫》,
況鍾要唱許多崑曲。周信芳的嗓子不行,就儘量走低音。為了不使演出質量
受到影響,他特別加強臉部表情和形體動作,用表演來彌補。這次演出同樣
十分精彩,觀眾掌聲不絕。
這次訪蘇演出全部結束後,蘇聯文化部向周信芳等十五位主要演員頒發
了榮譽獎狀。
這次訪問演出任務完成得非常出色。回國後,田漢熱情地讚揚周信芳是
“不倒的紅旗!”
第十章老當益壯
小鎮上來了大角兒
解放以後,周信芳十分注意演出劇目內容的健康有益,又身體力行多為
群眾演出好戲。一九五七年有一個時期,舞臺上兇殺戲、殭屍戲等壞戲氾濫
成災。當時周信芳正在北京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七月二十一
日,他與梅蘭芳、程硯秋等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分倡議戲曲界不演壞戲。他
們提出了三點:
一,繼續努力在黨的領導下,提高戲曲的思想質量與藝術質量,以社會
主義、愛國主義精神鼓舞自己,影響觀眾。
二,相約多演內容上富有教育意義和技術上優秀劇目,並把一些雖無教
育意義但藝術上不錯的戲加以改進。
三,相約不演醜惡、淫猥、恐怖、有害人民身心健康的壞戲。
在這封倡議信上簽名的還有袁雪芬、常香玉、陳書舫和郎鹹芬。
這封倡議信在報紙上公開發表後,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有力地扭
轉了當時的一些不良傾向。
周信芳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儘管他已年逾花甲,然而他還是不
辭辛勞地親自率領劇團奔波在全國各地,把健康的優秀的好戲送到工廠、農
村、海島、邊陲,體現了一個人民藝術家的獨特風範。同時奔赴上海郊區高
橋等地為農民演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