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周信芳剛到莫斯科,在莫斯科音樂劇院進行首次排演時,就與艾德林相
識了。艾德林一直站在旁邊,聚精會神地看著他們的排練活動。此後,演出
團每次演出,艾德林差不多都出現在後臺。他隨時把一些蘇聯藝術家介紹給
周信芳。。
周信芳與一位蘇聯的報幕員巴拉克謝也夫也結成了深厚的友誼。巴拉克
謝也夫是蘇聯文化部負責組織晚會的高階幹部,克里姆林宮國家音樂會的報
幕人。這次,他擔任中國演出團的報幕工作。他以簡潔的語言、清亮的嗓音,
講解中國歷史劇的劇情。每一場戲演完後,他都恰當地插進一段分場的故事
介紹,講得親切生動,引人入勝,使蘇聯觀眾對中國的京劇能夠充分理解和
喜愛。每當謝幕時,巴拉克謝也夫又成為觀眾熱情的調節者,使謝幕適可而
止,收到最完美的效果。
除了演出團裡的陪同人員,周信芳還結識了不少蘇聯藝術界的朋友。
在莫斯科,他結識了蘇聯木偶大師奧勃拉茲卓夫。有一次,奧勃拉茲卓
夫特地邀請周信芳及伊兵、李玉茹、劉斌昆、趙曉嵐、張美娟等人到他家裡
作客。他的夫人為了迎接中國客人,特地穿上錦緞的中國旗袍。
周信芳他們剛坐定,主人就端上了茉莉花茶。主人解釋道:“這是當我
訪問中國時,中國朋友送給我的。”然後又遞上中華牌香菸。設宴招待時,
在上了一道又一道菜之時,又上了兩盆中國菜。
飯後,周信芳應邀參觀了他的房間,其中有一間二十多平方米的“木偶
室”。在許多玻璃櫥內陳列著世界各國的木偶。其中有隻玻璃櫥,裡面擺的
全是孫悟空,形態各異,色彩繽紛。這些孫悟空,有的是中國同行送的,有
的是他自己動手製作的。在玻璃櫥內,裝滿了五彩的小燈泡。奧勃拉茲卓夫
把外面的照明燈熄掉後,玻璃櫥裡的五彩小燈時明時滅,閃閃爍爍。這裡簡
直是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那些木偶都好像活動了起來。周信芳不禁讚歎道:
“真是美妙極了!”
奧勃拉茲卓夫還為周信芳表演了布袋木偶,其逼真、詼諧、傳神之態,
惹得周信芳哈哈大笑。
奧勃拉茲卓夫對中國的戲曲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他拿出兩盤磁帶,笑
著對周信芳說:“你看,這是美妙的‘中國之音’,它常常使我陶醉。。”
京劇演員李和曾、川劇演員陳書舫、漢劇演員陳伯華等在一九五四年也
曾訪蘇。那時,奧勃拉茲卓夫也曾將他們請到家中,並且逐個請他們清唱。
這兩盤磁帶就是當時的錄音。奧勃拉茲卓夫將它珍藏著,時常拿出來欣賞。
周信芳聽了很感動,不由得稱讚說:“你家中什麼藝術都有,可真是個
藝術之家啊!”
“是的,我家是個藝術之家,”奧勃拉茲卓夫停頓了一下,意味深長地
繼續說,“可是,我家裡還有一個‘家’呢,那就是‘蘇中友好’之家!”
“對,對!你說得太對了!”周信芳頻頻點著頭。
奧勃拉茲卓夫還表示,他愛中國的戲曲藝術,對周信芳的京劇表演藝術
更是十分迷戀。接著,他又向周信芳提出了有關京劇化妝、臉譜等方面的問
題,周信芳一一作了回答。兩位藝術家談得十分暢快。
別開生面的聯歡會
在蘇聯各地的演出任務全部完成,周信芳一行回到莫斯科時,已經是一
九五六年年底了。
除夕那天,在飯店裡舉行了一次聯歡會。這次聯歡會開得很別緻,演兩
出戏,演員全由正式演員以外的人員擔任。《打漁殺家》一劇,吳石堅飾蕭
恩,陶雄飾蕭桂英,舞美隊的張永起飾丁員外,蘇聯翻譯安德烈扮演丁郎兒。
樂隊則由演員組包下來,沈金波打鼓,趙曉嵐操琴。
最有趣的是安德烈,他是蘇聯人,根本不會唱京劇,只是臨時學了幾句
臺詞。由於他從前在中國留學時,曾跟一位山東籍老師學的漢語,所以,他
講中國話時,帶著濃重的山東口音。他上場後,操著山東話念道:“離了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