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口,桌上還放著四小碟醬菜,這是用來調劑口味的。席間,
梅先生笑著對趙曉嵐說:“你知道吧,當年周先生唱大嗓小生時,那扮相可
美了!”
周信芳忙不迭擺手道:“還提這幹嘛,現在連眼皮也掉下來了!”這時,
梅蘭芳又補充了一句:“周先生後來不唱小生,專唱老生,那就更合適了!”
末了,周信芳接著梅蘭芳前面的那個話題說:“我們人老了,但還是要再搞
點新戲!”
巡迴演出
周信芳在京參加紀念演出後,於同年五月間率領上海京劇院一團赴東北
巡迴演出。
第一站是哈爾濱。當地人民久聞麒麟童的大名,但大多未見過其人。因
此,周信芳到當地演出的訊息一傳開,戲票便搶售一空。他在哈爾濱演出了
《四進士》、《追韓信》、《打嚴嵩》、《烏龍院》、《文天祥》、《徐策
跑城》等戲,反響十分強烈。
在哈爾濱演出了半個月,即去齊齊哈爾。這裡有一所戲曲學校,辦得很
好,校風正,教學質量也較高。周信芳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這所學校後,非常
高興地說:“想不到這邊遠地區還有這麼好的京劇學校呢!”
原來,齊齊哈爾市的文化局長老陳,本是北京鳴春社科班出身。他為了
創辦戲校,培養戲曲事業的接班人,特地從外地請來許多名角任教。戲校的
負責人張德發、蓋春來以及教師趙化甫、周硯芳等,都是當年天津一帶的好
角兒。戲校的學生,大都是九、十歲到十二三歲的孩子,長得機靈可愛。
根據戲校的要求,周信芳安排了劉斌昆、趙曉嵐等輔導學員學戲。
上海京劇院在齊齊哈爾市演出了半個多月。臨別前,齊齊哈爾戲校的師
生們舉行了一場招待演出。孩子們彙報演出了《拾玉鐲》、《打棍出箱》等
戲,演得有聲有色。周信芳看了十分高興。
戲校負責人張德發、蓋春來在大軸《兩將軍》中,分飾張飛和馬超。他
們兩人都已五六十歲了,身上還是那麼帥,腿抬得很高,一招一式乾淨利落,
對打時快而不亂,槍花很好。張飛走硬搶背時,躍起一人多高,動作很漂亮。
周信芳看了,讚不絕口,同時又非常感嘆地說:“這兩位老先生功夫多麼瓷
實,這可是下苦功練出來的!我們有些演員年紀不算老,藝術上倒是先老化
了,老得連朝氣都沒了。有的青年人光練嘴皮子可不行啊!”
在齊齊哈爾戲校,周信芳還向全體師生作了一次藝術報告,談了衰派老
生、袍帶者生的表演藝術特點。他講得非常形象生動。不少同志說:“聽麒
老牌講一次課,真是勝讀十年書啊!”
接著,周信芳率領京劇團先後到富拉爾基、瀋陽、大連等地演出。在大
連,周信芳一行與武漢京劇團相遇。周信芳利用演出的間隙時間,觀看了高
盛麟主演的《雁蕩山》。演出結束後,高盛麟誠懇地要求周信芳給他指點。
“怎麼說呢?”周信芳激動地握著高盛麟的手說:“演得太好了,叫我
提什麼呢!”
確實,高盛麟功底紮實,架式漂亮,這時的技藝已日趨成熟,是很難挑
剔的。
第二天,張世恩(跟周信芳合作多年的鼓師)對周信芳說:“院長,這
幾年盛麟在臺上麒派的東西越來越多了。他拿過去,就能學到好處,化得好
看。這都是受您的影響啊!”
周信芳沉思了一下,很有感觸地說:“我的影響不算什麼。他現在各方
面都有很大長進,身體也好了,上得臺來精神抖擻。這都是黨的關懷、培養。
慶奎晚年窮困潦倒,盛麟比他父親倖運,趕上了解放,趕上了新社會,趕得
好,趕得好啊!”
教子學戲
周信芳對舊社會藝人的艱辛有著極其深切的感受。為了避免自己的子女
重蹈這種生涯,他開始沒有讓兒女學戲,而是一心培養他們受正規的學校教
育。他的兒子周少麟從小也沒有學戲,而是考入了上海復旦大學英文系攻讀
外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