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4 頁)
還要還一部分債務。但是眼看天氣轉冷,為了救濟受難同胞,他與夫
人想方設法籌集了一筆錢,買了一些粗布與棉花,由周夫人發動閨中友好,
聚在他家的客堂裡縫製了一批寒衣,送到災區救濟難民。
拍攝影片《斬經堂》
一九三七年,上海聯華影業公司邀請周信芳拍攝戲曲片《斬經堂》,由
費穆擔任藝術指導,周翼華導演,黃紹芬攝影。
《斬經堂》原是徽班名劇,寫西漢末年,王莽篡位,通緝劉秀,潼關總
鎮吳漢擒獲了劉秀。但吳母不忘漢室,加上王莽與之有殺夫之仇。乃命吳漢
釋放劉秀,又命吳漢殺其妻、王莽之女王蘭英。吳漢不忍,吳母以死相逼。
吳漢至經堂,蘭英正誦經卷,見吳漢帶劍而至,問明,奪劍自刎,吳漢乃飛
馬出關《斬經堂》中飾吳漢(一九三五年)投奔劉秀。
《斬經堂》是一出表演藝術方面很有特色的戲,也是周信芳的代表作。
在影片中,周信芳飾演吳漢,袁美雲飾演王蘭英,這是周信芳第二次上銀幕,
但真正在銀幕上留下形象而傳至後世的,《斬經堂》卻是第一次。《斬經堂》
是有聲片,周信芳正當盛年,唱做念打精氣神十足。特別是“殺妻”一段,
吳漢奉命來到經堂,這裡有大段的唱腔,其中的〔二黃垛板〕:
前堂奉了母親命,
經堂要將你人頭割。
我本當殺了你,
怎奈是我們恩愛夫妻
難以下毒手,
我本當不殺你,
怎奈是我的老孃前堂等人頭。
這才是馬到臨崖難回頭,
船到江心難補漏。
賢公主,只為你是仇人之女不肯留。(轉〔原板〕)
我淚如雨流,賢公主喏!
他欲斬公主,而又猶豫不忍下手,將佩劍左右三擺,一繞劍穗,轉身拔
劍,未出鞘,一停頓,再插歸鞘。周信芳透過感人肺腑的唱腔和優美繁複的
舞蹈身段,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吳漢此時此刻複雜的心理活動和激烈的內心衝
突,極為精彩。
當時,戲曲片的拍攝尚屬初創階段。但在拍《斬經堂》時,已經注意了
如何克服在時空推移和場面排程方面戲曲藝術和電影藝術的某些矛盾。在電
影鏡頭轉換和剪接方面,都作了一定的嘗試,比以前拍的戲曲片有所進步。
在背景處理方面,周信芳與費穆商量,既採用了許多寫實的背景,如巍峨的
關寨,幽深的樹林;同時又保留了許多傳統戲曲的虛擬手法及馬鞭等特有的
道具。影片最後,王蘭英自刎後,吳漢投奔劉秀,接上翻身跨上真馬馳騁林
莽的鏡頭,也顯得別開生面。
一九三七年六月十一月,《斬經堂》正式在上海新光電影院首映。田漢、
桑弧分別在《聯華畫報》上撰文評論。田漢在題為《(斬經堂)評》的文章
中說:“銀色的光,給了舊的舞臺以新的生命。”“中國舊戲的電影化是有
意義、有效果的工作。”當然,這部電影中,還有不少不妥帖的地方,在某
些畫面裡,依舊有上場門、下場門的痕跡。
在《斬經堂》拍攝過程中,還利用現成的場面和衣箱,演了一個短小的
喜劇小品《前臺與後臺》,由費穆編劇,周翼華導演。
後來,華安影業公司接辦“聯華”。他們計劃拍攝一套《麒麟樂府》,
內容是周信芳的好幾出名劇。《斬經堂》就作為《麟麟樂府》中的第一部,
繼《斬經堂》後,準備拍第二部。但是,由於抗日戰爭的爆發,中途停止。
於是這個計劃只能付之闕如了。
未實現的梅周合作
“八·一三”戰爭以後,卡爾登戲院準備搞一次梅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