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額,題曰:“亙古一人。”康熙二十九年,巡道王效宗修,有碑記在廟中。雍正五年,詔以春秋仲月上戊致祭,用太牢,樂舞八佾,追封三代。後殿為三代祠。此外在坊裡者,列於《宗教志》中。
天后宮 在府治西定坊,為明寧靖王故宅。康熙二十三年,靖海將軍施琅建,內有施琅紀功碑。五十九年,列入祀典,歲以春秋仲月致祭。乾隆五年,鎮標遊擊石良臣於後殿增建左右廳,以右廳祀總兵張玉麟。四十三年,知府蔣元樞修,有碑記在廟中。其後疊修。臺灣奉祀天后甚多,其在坊裡不列祀典者,載於《宗教志》中。
府城隍廟 在東安坊府署之右。永曆二十三年,鄭氏建,康熙二十五年修。乾隆二十四年,知府覺羅四明重修,增建兩廡戲臺,有碑記在廟中。四十二年,知府蔣元樞復修。
龍神廟 在寧南坊,康熙五十五年,巡道梁文科建。
田祖廟 在鎮北坊,康熙五十五年,巡道梁文科建。而鄭氏所建者,一在廣儲西里,一在保大西里,今圮。
倉神廟 在鎮北坊,雍正十年,知縣林興泗建。
風神廟 在西門外,乾隆四年,巡道鄂善建。
火神廟 在小南門外,康熙四十七年,鳳山知縣宋永清建。
海神廟 在鎮北坊,為赤嵌樓故址,光緒十二年建。
五子祠 在鎮北坊蓬壺書院之內,祀宋、關、閩、濂、洛五子,光緒十二年,知縣沈受謙建。
朱子祠 在府學之左,康熙五十一年,巡道陳璸建,歲以春秋仲月致祭。
文昌祠 在東安坊,歲以春秋仲月致祭。
名宦祠 在文廟欞星門之左。
鄉賢祠 在文廟欞星門之右。
孝悌祠 在府學之右。
節孝祠 原在鎮北坊,雍正元年,奉旨建,祀烈女節婦,後改建於府學之右。
旌義祠 在鎮北坊,乾隆五十三年,知府楊廷理建,祀林爽文之役陣沒義民,歲時致祭。嘉慶十年,蔡牽之役,附祀者二十七人。
府厲壇 在小北門外,為康熙辛丑死事臺協水師遊擊遊崇功棲神之所,前為地藏庵。雍正元年,巡道陳大輦建。嗣有司議舉厲祀,則於其地以行,名為北壇,歲以清明、七月望日、十月朔日致祭。先牒本府城隍,設位於壇之上,祀以羊豕,下設“無祀鬼神”之位,陳牲焚楮,以妥其靈。乾隆十一年,知縣魯鼎梅修。三十七年,巡道奇寵格重修,有記。縣為附郭,不別為壇。
延平郡王祠 在東安坊,永曆間郡人建,稱開山王廟。乾隆間,邑人何燦鳩資重建。同治十三年冬十月,欽差大臣沈葆楨奏請建祠列祀,春秋二仲有司致祭,中祀延平郡王,東西兩廡,以明季諸臣配。後殿中祀翁太妃,左為寧靖王祠,右為監國世子祠。
施將軍祠 在寧南坊檨子林,康熙二十五年,郡人建,祀靖海將軍施琅。五十九年,地震圮。
吳將軍祠 在東安坊,康熙二十六年,郡人建,祀總兵吳英,欽賜“作萬人敵”之額。祠後有樓,曰仰止。乾隆五十三年,知府楊廷理修,後改為吳氏家廟,今圮。
衛公祠 在東安坊府城隍廟,康熙四十六年建,祀臺灣府知府衛臺揆。
吳公祠 在西定坊關帝廟右,雍正七年建,祀臺廈道吳昌祚。
蔣公祠 在鎮北坊真武廟後,康熙三十年建,祀臺灣府知府蔣毓英。
高公祠 原在鎮北坊關帝廟左,康熙三十三年建,祀臺廈道高拱乾,後移於寧南坊。
靳公祠 在東安坊,康熙三十六年建,祀臺灣府知府靳治揚,後圮。
洪公祠 在東安坊,同治二年奏建,祀臺灣道洪毓琛。
遊將軍祠 在小北門外厲壇後,雍正元年建,祀水師遊擊遊崇功。
王公祠 在東安坊清水寺街,光緒元年奏建,祀提督王德成。
第四部分典禮志(5)
五忠祠 在安平鎮水師協署之左,雍正五年,水師副將陳炯倫建,祀水師副將許雲、遊擊遊崇功、千總林文煌、趙奇奉、把總李茂吉。
功臣祠 在寧南坊文廟之南,向西,乾隆五十三年敕建,供林爽文之役平臺功臣牌位,則大將軍、太子太保、大學士、貝子公福康安,參贊大臣超勇公海蘭察,成都將軍鄂輝,護軍統領舒亮,護軍統領普爾普,閩浙總督李侍堯,福建巡撫徐嗣曾等三十人。棟宇崔巍,地亦寬敞,有御碑八方,高各丈餘,下承贔屓,鐫御製平臺及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