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第3/4 頁)
袁可立一聽,連忙吩咐親衛道:“把他抬下去,好好醫治,務必要讓他活著押解進京。”
袁可立明白,把這人活著押進京師的政治意義比死人要大多了,他恭喜曹文詔道:“此乃大功一件,皇上知道了必定大為欣喜。”
曹文詔還是會做人的,他連忙回答道:“要不是中丞大人和各位錦州同袍相救,那會有末將的這份功勞。”
城頭上的人聽著這回答,都很高興,只是轉頭看看城外,發現建虜和蒙古軍並沒離去,好像還有圍城的趨勢。
袁可立見了,不以為意地說道:“倉促之戰,還以騎軍圍城,無須顧慮,我等就和他們耗著好了。”
何可綱一聽,有點擔心地道:“就怕寧遠、山海關那邊不知實情而派出援軍。”
袁可立一聽,一顆心就沉了下來。他知道,在關寧軍中,並不是所有將領都像曹文詔這麼勇猛。
第四百三十一章 又見閻應元
錦州發生的事情沒有那麼快傳到山海關,更不用說京師了。
因此,此時的京師顯得很平靜,更多的是在討論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晉商票號捲款逃走坑死了多少多少人的事兒。
這八卦的人多了,事情就慢慢地走樣了。變成了票號一開始就存心這麼做,而且還不止一家票號這麼幹。以致苦主有多少多少,甚至還有苦主因為接受不了從一個富家翁一夜變成一個一無所有的現實而自殺了。
一開始還有人質疑謠言的合理性,可在有心人的推動下,這些質疑聲就泯滅在群情激憤中。
並且百姓議論的焦點集中到了苦主身上,集中到了以後還要不要票號的事情上。
這個時候,八卦的人就分為兩部分意見了。一部分說應該取消票號,免得再出來害人;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票號還是有不少好處的,不應該取消。
兩邊爭執不下,就吸引了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個話題中來,使得這個話題成為目前京師最熱門的話題。
這些情況由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彙報到崇禎皇帝那裡,再給鍾進衛和溫體仁知道。
三人對目前的輿論都比較滿意,只等火候一到,就啟動下一步行動,把事情往下推動。
天色又近傍晚,鍾進衛踏上了回家的路。此時的他,心情非常好。
不但是因為大明皇家銀行之事順利,而且還在他連日的努力下,玻璃、水泥、鋼鐵研究所都已搭好架子,開始執行了。雖然一切都很簡陋,但至少名義已經有了。
隨後他和徐光啟兩人連忙上奏崇禎皇帝,因為鍾進衛在離開京師之前就有和崇禎皇帝提過相關事情,因此馬上就得到批准。
給予研究所內的普通研究員以散官最低階的待遇,即四十二階中最低階的從九品將仕佐郎,只要勤懇做事,則三年可升一級,如遇有貢獻,視其大小,可連升官階,最大到正一品的特進光祿大夫。
隨即崇禎皇帝還向全國下了一道聖旨,讓兩京十三省舉薦相關人才,才能突出者可從正七品的承事郎做起。
在明朝並無散階對應的俸祿,因此這些研究員的俸祿由國企出資給予對應品級的待遇,另外國企還負責提供錢糧給各研究所,以供其研究之用,只有研究所的用地是朝廷所撥給。
這事在朝堂上倒是有過一番爭議,因為國企剛有了利潤,這裡面的一部分是將來給各級官員退休時發廉政金用的。這要是分出利潤了,到時候官員退休就分得少,自然就有人捨不得,畢竟這部分錢是名正言順的乾淨錢,又是顯示為官清廉的一個憑證。
最後還是鍾進衛大費口舌,給他們講解投資所帶來的回報會遠遠大於他們的預期。
對於中興侯所講的這些,群臣還是比較相信的。因為國企原本就是中興侯搗騰出來的東西,硬生生地給他們開了一個財源。
也幸虧現在的幾個研究所並不需要多少資金,要是太大的話,估計這結果就難說了。
鍾進衛一邊走一邊想著這幾天的事情,不知不覺就回到了自己的侯爵府。
到達門口之時,他卻發現府裡好像洋溢著一片喜氣。門房彭老一見少爺回來了,老臉帶著笑意迎上來道:“恭喜少爺,少奶奶一家來了。”
鍾進衛剛好翻身下馬,一聽阿奇來了,有點驚奇,連忙問道:“人呢,在府裡?”
他心中微微有點奇怪,按照古時的風俗,應該不至於在大婚前就來夫家吧,而且還是一家。
果然他看到老彭搖搖頭道:“現在哪能過來呢,少奶奶全家搬到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