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征服者享有的種種社會權利。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種族上的劃分不再與現實相符合。雅利安部落常常與達塞部落結成聯盟,進行對其他雅利安部落的戰爭。在這種情況下,達塞人的祭土開始成為婆羅門,他們的首領成為剎帝利。由於上述原因,今天,印度南部黑面板的婆羅門同樣具有貴族氣派,而印度北部某些地區的白面板、灰眼睛的賤民也不再因為他們的白面板而地位有所提高。為了切合這些現實,商人和某些地主被歸入吠舍,而耕種者和一般勞動者則成為首陀羅。
在這四大劃分內,成長起令人迷惑的各式各樣的種姓。它們都有四個基本特徵。一個特徵是具有獨特的職業,例如,銀行家和商人常屬於吠會種姓。另一特徵是世襲的原則,這體現在對婚姻的複雜的規定和限制中。此外,種姓對食物、水、接觸和禮儀的純潔還有更進一步的種種限制。最後,每一個種姓都有自己的“法”,即道德準則,用以規定各種義務和責任,如贍養家庭,履行為結婚、出生和去世定下的儀式等等。
在四大種姓等級制度之外還有一類人,這就是賤民,即不可接觸的人。這種人身份最低,約佔印度人口的七分之一。他們註定只可從事商業或那些被認為是不潔的行業。這些職業包括獵人、捕魚人、屠夫、劊子手、掘墓人、承辦喪葬者、製革工人、皮革工人和清道夫。從事這些職業的結果轉而導致社會隔離。賤民們居住在與世隔絕的村莊或城鎮外面的住房裡,只可以使用他們自己的寺院和水井。他們必須非常小心地避免沾汙各種姓中的成員,也就是說,不可與後者發生任何肉體上的接觸。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不可以被人看見。當他們走出自己的房子或村莊時,必須敲敲板子,預先告訴他人他們的出現。
1947年,印度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宣告獨立,並廢除種姓制度。自那時起到現在,50多年過去了,但今天的印度特別是農村地區仍然遺留著種姓分割和歧視。由此可以看出傳統觀念和習慣的作用是多麼得強大!印度的賤民們今天還在遭受著心理上的傷殘,這種傷殘同身體上的傷殘一樣使人殘廢和退化。按照因果報應的學說,一個人在現世中的地位是由其前世的行為決定的。因此,賤民們應由於他們過去的罪孽而對他們現在的苦境負責。改善在來世中的地位是賤民們唯一的希望,而這隻有透過恭敬地履行現世中的責任和義務來實現。就象今天中國法輪功的一個理論“消業”一樣,用吃苦受罪來減少身上的罪孽。
這種等級制度和等級文化在印度大地上流傳了幾千年。社會法令和宗教理念的結合,使種姓制度至今仍在起作用。種姓制度已成為印度社會鋼鐵般的框架。雖然它受到現代文明的攻擊,並受到工業化和市場經濟的衝擊和破壞,但它實際上仍在印度廣大農村地區發揮著作用。與此相對照的是印度的貴族統治階級。
印度古代的權力集中掌握在祭主階級即婆羅門的手中。婆羅門藉著宗教儀式的重要性,來向神的地位提出挑戰。因此,婆羅門得到大量的地產,包括整座的村莊。除此之外,婆羅門還免交各種捐稅。由於婆羅門被認為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所以他們不得被判處死刑或肉刑,甚至對婆羅門權力和利益的一切侵犯都是不可能的。
到了公元前3世紀,印度出現了它的第一個帝國孔雀帝國。阿育王統一了幾乎整個印度半島。但越是帝國鼎盛的時期,人民的負擔越是沉重,收稅率經常提高到25%,留給農民的僅夠維持生存。這一時期法律的嚴厲程度是空前的。據考底利耶所寫的《政治經濟理論》一書記載,當時印度的嚴酷刑罰有18種,國王的密探無處不在,透過信使和信鴿將一連串的報告送交首都。軍隊號稱有70萬人,配備9000頭大象和1萬輛戰車。由此可見古代的印度曾是一個高效率的、嚴厲的官僚政治社會。無怪考底利耶說出這樣一句話:“政治學是懲罰的科學。”看看阿育王征服羯陵伽王國一戰,15萬人作為俘虜被帶走,10萬人被殺死,數倍於這個數字的人死去。由此看出歷史上印度人民所遭受的嚴酷的國民待遇。也只有在這種嚴酷制度的暴烈統治下,印度才能產生出如此不平等的種姓等級制度,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能夠這樣大,並且流傳這樣長久!
極度不平等的種姓等級制度,無論是在機會選擇還是在成果分享上對人都是一種不平等。這就是印度經濟和社會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儘管今天的印度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但仍然有一部分人世世代代只能從事像清掃廁所和處理死屍這樣一類工作。就連他們同社會上其他人的接觸,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連線近都被看成是一種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