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開府內城,從屬於大友的伊東義佑也在日向境內動員了一萬大軍。為了抵禦大友方即將到來的大軍,南九州的島津家也在薩摩大隅境內進行了總動員。儘管沒有大友方軍力的嚴整,島津軍也在加治木城周圍集結了總數達到兩萬三千人的大軍。
1565年六月十五日大隅加治木城議事廳島津貴久召開了戰前緊急軍議會,島津家重臣十七人參加了軍議。
“為什麼我也是重臣?”議事廳內修遠小聲的向身邊的島津櫻問道。
“你是涉谷領主,當然是重臣了。”島津櫻輕快的回答道。
“相信大家都清楚目前島津家所面臨的是怎樣的危機。”島津貴久沉重的嗓音標誌著軍議的正式開始,“大友義鎮徵集了總數超過五萬人的大軍,預計將集結於飫肥城並將在近期向我們發動侵攻。目前我軍”
幾天前,島津櫻曾找高修遠商量過,是否可以將櫻舞城酒窖中所收藏的火槍交給父親用以抵禦大友軍的侵攻。修遠否認了這個提議,先不說六千支火槍是否可以抵禦大友家的五萬大軍,目前是否可以從島津軍中再找出六千名會使用火槍計程車兵。單單是對武器的依賴就將使得本來就軍心不穩的島津軍變得更加脆弱,如何分配這些突然多出來的火槍將成為貴久所面對的最大難題,如果不能做到公平合理的分配,將使得在巨大壓力下的島津軍迅速走向分裂。修遠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多出這些火槍根本就幫不上什麼忙,反而有可能搞的軍心大亂。”還是算了吧。
加治木城的軍議一直持續到了深夜,但是爭吵一天的島津家重臣們卻沒有得出任何有效的策略。大友軍的實力太強了,這不僅僅是數量上的強大,更重要的是素質上的強大。大友義鎮從中國帶回的主力軍團,是曾經跟隨他征戰過九州、四國和中國的精銳部隊,其戰鬥力絕非田原親賢臨時拼湊的部隊可比。大友義鎮本人更是參加會戰無數,戰鬥經驗豐富無比,想在他身上再次使用釣之野伏戰術絕非易事。
討論到最後只得出的三條可行方案:
第一,採取全面防禦戰術。由於大友方動員了超過五萬人的大軍,後勤補給將成為大友軍所要面臨的主要難題。去年六月的協議幾乎把伊東義佑的家底敲空了,這次出兵伊東家大概只能提供不可靠的兵員,而很難提供任何補給。(按修遠的說法,大友義鎮把伊東家拉來,根本是找了個野餐不帶食品袋的傢伙——累贅一個。)
第二,繼續向相良義陽求援。畢竟島津如果就這樣垮了,相良家將成為大友義鎮的下一個目標,而單憑相良家的實力根本無法和大友對抗。目前相良義陽遲遲不肯發兵救援,十有八九是希望島津家和大友家拼個兩敗俱傷,到最後關頭在出兵賣島津家個好,隨便還可以從中漁利。
第三,向肥前之熊龍造寺隆信發求援信。身在肥前的龍造寺隆信雖然不大可能派兵到大隅來增援島津,卻可以在大友家的後院燃起戰火。作為大友義鎮十幾年的死敵,龍造寺隆信比島津貴久更希望大友義鎮遭受不幸。龍造寺隆信有三次幾乎死於大友義鎮之手,單憑這點他的援助就有可能比相良義陽來的還快。
因此,島津家只要可以在戰爭開始的一段時間頂住大友方的進攻,就有可能把整個九州都拉入戰火之中,到那時候究竟鹿死誰手就不一定了。
確定了基本方略的島津貴久,將防線佈置在了大隅北部,以加治木城為軸心,山川地貌極為複雜的一片扇形地區。第一線由南至北分別佈置了猿渡信光、北鄉時久、上井覺廉、川上忠智、五代友喜、川上久朗、山田有信七將五千人,在他們之後佈置了島津歲久、島津義久、島津義弘、島津櫻四支部隊九千人為第二道防線,島津貴久將本陣設在了加治木城,剩下的九千全部集結於此。在第一線只佈置五千人的兵力更主要的目的在於偵察大友義鎮的主攻方向,並儘可能分散大友方過於龐大的兵力,如果有可能的話還可以用於威脅大友軍的補給線。主要防禦力量被集結在了第二線,不但佈防部隊是島津家的精銳,所佈防的地區也都是經過緊急加固的堅強要塞。而被留在加治木城的主力部隊則被用於應對各種突發狀況,支援第二線的防禦部隊,以及在適當時機和大友軍進行決戰。
1565年六月二十日日向飫肥城大友方五萬兩千人的大軍全部集結到了飫肥城下,大友義鎮召開了戰前動員會,並對大友伊東聯軍的行軍路線與編制做出了安排:
伊東義佑領伊東軍一萬人為右路,戶次鑑連、高橋紹運、二將領本部五千人為中路,田北鎮周、一萬田鑑實、城井鎮房三城主領本部人馬五千人為左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