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出了腰間的打刀向修遠等人衝去。
所有人都被他突如其來的舉動所驚呆了,只有獨孤小花及時做出了反應,急速劃出的太刀不但彈開了對方的打刀,還帶出了一蓬血霧。
“快跑。”修遠一邊貫徹著自己的言論,一邊踢翻酒桶向對方滾去,“這桶酒送給你們了。”
那名魁梧的大友武士閃過酒桶,揮舞著手中長長的太刀向修遠等人衝去,卻在重心不穩的瞬間被小花一刀劈翻。
當十幾名大友武士從酒館內堂趕來時,修遠一行四人已經爬到了栓在酒館外的馬背上。修遠從馬鞍旁抽出火槍,轟向追出酒館的大友武士,小花也用長弓將追在最前的大友武士射倒在地。
一場騷動之後,修遠一行四人策馬逃出了府內鎮。兩死兩傷的大友武士,憤怒的扣押了停酒館門口運送葡萄酒的馬車和等待的車伕。由於最先衝上前的大友武士已經被殺,剩下的大友武士並不清除他們究竟是與什麼人發生衝突,只得在修遠一行跑遠之後垂頭喪氣的回城報告所發生的一切。
“都是你不好,沒事幹嗎跑到大友家的地盤推銷商品?要不是小花反應快,我們說不定已經死在那裡了。”島津櫻心有餘悸的埋怨著修遠。
“羅嗦,我們不是好好的嘛。再說了,推銷商品理所當然要跑遍所有潛在的客戶。”修遠振振有詞的回應著。
“什麼嘛,根本是自找麻煩,也不想想我們才剛剛和人家打完仗。”
“我怎麼知道會剛好碰到認識我們的大友武士。不過這裡的市場算是拓展成功了,回去以後我會透過其他渠道向這裡輸送葡萄酒。”
“下面我們去那裡?”剛剛喘勻氣的織田洛雪問道。
“當然是去小倉鎮(大友家的另一處領土),不過為了安全起見,那裡的市場還是交給其他人拓展吧。”看到島津櫻和織田洛雪露出了相當不滿的神情,修遠急忙改口。
葡萄酒在九州的推銷活動至此便結束了,效果算不上很好,不過隨著各地酒館訂單的到來,櫻舞城倉庫中堆積如山的葡萄酒桶也在緩慢的減少著。十月末,阿歌特商會的商船運來了一大批稻米以及糖、鹽、布匹等各種生活必需品,換走了倉庫中剛剛生產出來的瓷器,順利緩解了櫻舞城的經濟危機。
—————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
繼續上次的話題,我先看看上次說什麼來的。記住胡掰的內容比記住正文更困難~算了,實在想不太的起來上次還想說什麼了。餐具麼?對了歐洲的上層社會也會使用比較考究的餐具,不過那些一般都是金屬器皿,它的優點是不容易打碎,不過這大概也是中國人不珍惜它的原因(就向堅強的人更容易被忽視一樣)。這是一個民族主流審美觀的問題,中國古人欣賞具有獨創性的東西,講究意境,因為影響中國的主要哲學思想來源於儒家、道家與佛教,事實上中國古代很多有名的文人受著三種思想共同影響,學習儒家的四書、五經,享受著道家悠閒避世的生活方式,身為佛教的居士成為了很多文人(我說的是真正的文人,而不是明清時代一心只想當官圖個功名的仕子,他們讀書只是為了名利和權力。不過,這也無可厚非,畢竟要做真正的文人是需要經濟基礎的。)的共同特點。而這些文人更欣賞一些能引起他們思想共鳴的東西,而不是那些僅僅是值錢的東西(金銀之類),而這些真正文人的喜好往往更容易影響上流社會的價值觀,因此中國人對藝術的看法更加傾向於寫意,雖然大部分中國人並不理解它。回到主題,這就是為什麼從宋代開始中國的瓷器可以發展壯大的原因,因為瓷器與金銀器相比更容易體現獨特的藝術的風格;而宋代的皇帝剛好文人多過政治家。
第三十一章九州戰雲
自1564年六月末,日向國境內的戰亂結束之後,九州進入了一個短暫的和平階段,但是戰國年代,這樣的和平只會存在於區域性地區。同年八月中國之雄毛利元就向出雲尼子氏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十月三河的德川家康與其舊主駿河今川家發生了衝突,十一月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消滅了盤踞上野的上杉舊部長野業盛,同月近江的六角氏和淺井氏之間爆發了激烈的混戰,十二月長宗我部氏在四國挑起了戰亂,次年三月已經佔據美濃的織田信長侵入了伊勢,五月在二條城內三好氏謀殺了劍豪將軍足利義輝,六月戰火重又在九州燃起。
北九州的霸主大友義鎮,為報復去年島津軍給大友家所帶來的恥辱,在大友全境進行了總動員。除去留守筑後的高橋鑑種部,大友義鎮共統率大軍四萬兩千人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