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頁)
。他們的目的,用最簡單的話來說,是要以美國停止轟炸換取河內同意“迅速進入建設性的談判”。這場戲是在1967年6月到10月期間演出的,雖然沒有能使雙方開始談判,卻是次年把交戰雙方一起弄到巴黎的那個秘密外交活動的先聲。
法國人奧布拉克和馬科維奇受基辛格之託,在徵得戴高樂總統的同意後,在1967年7月21日飛往河內。3天后,見到了范文同總理。他們為了說明此行並不單是代表他們自己的,便把同華盛頓的半官方聯絡員基辛格的關係告訴了范文同。接著馬科維奇“作為個人意見”扼要敘述了兩點建議:“美國停止轟炸,北越限制運往南方的戰爭補給。”
范文同回答說:“我們要求無條件停止轟炸,如果這一點實現了,談判就沒有多大障礙了。”
“我們的看法是這樣的。”范文同接著說,“美國有很大的力量,美國政府想要打贏這場戰爭,約翰遜總統正受著病痛的折磨,這個病痛就叫做越南南方。我們也認為戰場上的形勢是決定一切的;這場比賽正在越南南方進行。我們從報紙上看到,有些人希望把戰爭限制在南方。但白宮和五角大樓看來決心繼續對北方進行戰爭。因此,我們認為對北方的空襲可能增加。我們準備他們轟炸我們的堤壩;我們準備在我們的領土上迎戰。由於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援助,我們的軍事潛力不斷增長我們為獨立而戰是有長期歷史的。我們曾3次打敗過蒙古人。美國軍隊縱然強大,恐怕也未必有當時成吉思汗那樣可怕吧。”
范文同總理堅持美國軍隊必須撤出越南。但是他說,在時間表上他可以通融,他了解有一部分美軍可能要留在南方直到達成政治解決為止。他還說:“我們並不想使美國屈辱。”那天晚些時候,范文同陪奧布拉克會見了胡志明。會見後,奧布拉克和馬科維奇使用預先約定的密碼,給基辛格發了電報。兩人從河內回到巴黎幾小時,基辛格就會見了他們。基辛格向國內發出了下列報告:
奧布拉克說,他見到胡志明時的第一個深刻印象是胡志明老得多了。他穿著一件中國式長袍,走路拄著手杖。但是他的智力並不減當年,眼神裡仍然閃耀著往日的光彩。他似乎樂於擔當老祖父的角色,而不過問細枝末節的問題。
奧布拉克帶來了一樣禮物,一小塊彩色寶石。胡志明回贈了3件禮物:一段綢子給奧布拉克的女兒,幾本書,一隻戒指。這隻戒指據說是由在越南上空擊落的第2000架美國飛機殘骸的金屬做成的。他還記得奧布拉克所有3個孩子的名字。
在談了奧布拉克一家情況大約15分鐘之後,奧布拉克問道:“主席先生,您知道我的來意嗎?”
胡志明回答說:“知道。”
奧布拉克問他有什麼要說的。胡志明回答道,他不喜歡“在越南的和平”這個提法,因為這給人印象好像美國和越南在道義上是平等的。其實,美國是侵略者,必須受到譴責
胡志明說,關於談判的問題,具體由范文同總理掌握。然後他又說:“記住,很多人想騙我,都沒騙成,我知道你不想騙我”
50分鐘後他結束了談話,由人護送出了房間。范文同送奧布拉克到汽車前。他說:“我們儘可能不讓胡主席在具體事情上操心。他已經上了年紀,我們希望他能活到親眼看見祖國統一。”
8月3日,美國有關官員在華盛頓碰頭,研究基辛格的報告。就在那同一天,約翰遜總統宣佈向南越增乓,使美軍總數達到52。5萬人。5天以前,他還曾命令對16個新的重要目標進行轟炸,其中有幾個距河內市中心很近。這些官員花了8天工夫擬出了美國的答覆。他們叫基幸格透過馬科維奇一奧布拉克渠道將以下信件帶給范文同:
美國願意停止對北越的海空襲擊,如果這樣做能迅速導致美國和越南民主共和國的代表進行建設性的討論,以求雙方之間的問題得到解決的話。我們的假定是,當談判不論是公開還是秘密進行時,越南民主共和國將不利用停止或限制轟炸的機會,如果它利用這個機會,顯然與談判所要達到的美國與越南民主共和國間朝向解決問題的方針是背道而馳的。
河內對美國的信件作了如下答覆:
美國建議的實質是附有條件的停止轟炸。美國轟炸越南民主共和國是非法的。美國應停止轟炸而無權提出條件。美國的信件是在對河內的轟炸升級後,並威脅要繼續轟炸的情況下送來的。這顯然是對越南人民的最後通牒。因此,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強烈地拒絕美國的建議。
雙方的目標既然完全對立,因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