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2/4 頁)
的談判代表團團長,以此向河內公開表示他準備重開談判。布魯斯曾歷任美國駐西德、法國、英國大使。他於8月初到了法國首都。
當布魯斯在聽取有關“單軌”和“雙軌”兩種談判方式的主要不同點的介紹時,尼克松和基辛格正在秘密擬訂一個打破僵局的新方案。基辛格主持的一個越南問題特別研究小組,已經對這個方案最關鍵的停火問題研究了好幾個月了。這個小組的成員包括副國務卿、副國防部長、中央情報局和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高階代表,以及政府其他部門的專家,在它的督導下,就像早期研究限制戰略武器會談問題時那樣,深入研究了在南越的三種停火方案。
第一種停火方案要求北越軍隊全部撤出南越,這是美國謀求多年而沒有達到的目的。第二種停火方案承認無法把北越軍隊全部撤出南越這一事實,這是美國對河內的“一大讓步”。這個方案的中心思想是,讓北越軍隊在南越某些指定地區重新集結。第三種方案,是“就地停火”,它只要求北越人停止戰鬥,而容許他們繼續在政治上控制當時處於其軍事控制下的所有地區。這實際上是不顧西貢的反對,接受了河內關於北越軍隊可以在南越全境行動的要求。
基辛格勸總統試一試第三方案,搞就地停火。他認為這是三個方案中最切實可行的,有希望可以爭取河內同意,最後達成協議。國務院裡兩個重要官員沙利文和哈比卜支援基辛格,也認為停戰談判必須反映戰場的現實才能成功。侵越美軍司令艾布拉姆斯將軍和南越偽總統阮文紹,堅決反對就地停火的主意,他們得到邦克大使的支援,這些人從“西貢立場”看問題,認為這個方案“風險太大”,“在軍事上是無法接受的”。
在美國入侵柬埔寨以前,尼克松同艾布拉姆斯、邦克等人的看法一致,認為就地停火對阮文紹威脅太大。但經過“那60天的激戰”以後,他覺得“越南共和國軍”的戰鬥力還相當不錯,因而改變了主意。到了仲夏,基辛格的就地停火方案佔據了尼克松計劃的“中心位置”。
基辛格爭取到總統同意那個方案之後,便籌劃同河內進行新的接觸。他讓布魯斯為他安排同北越方面進行另一輪秘密會談。河內讓離開巴黎好幾個月的首席談判代表春水重返巴黎,從而表示準備會談。
1970年9月,基辛格兩度飛越大西洋同北越談判代表秘密會晤。他對春水透露了就地停火的建議,並說,美國無意使北越“受屈辱”,但這位河內代表看來毫不為這番好話所動。不久基辛格發現,“春水沒有受權談判任何新的倡議”。9月份談了兩次以後,基辛格決定“決不再”同春水單獨會談了。他說:“春水所能做的只是宣讀發言稿。黎德壽是越共政治局委員,他有權可以進行談判,春水沒有這個權力。”
基辛格返回華盛頓後,布魯斯大使10月8日在巴黎談判桌上正式提出上述新的“和平方案”。這個方案,除了第一次建議就地停火外,還包括4點重要內容,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國總統第一次答應從南越撤出全部美軍。其他3點提出了美國認為是“公平合理的政治解決辦法,舉行國際和平會議,立即無條件釋放全部戰俘”。基辛格自己包攬瞭解釋這個新方案的工作,不放心別人插手。他在一系列給新聞記者介紹情況的會上強調說,這是美國關於結束越南戰爭的第一個全面方案,說這個方案遠遠超過了1969年5月總統演說中所闡明的那些原則。值得注意的是,他閉口不談美國政策中的那個所謂“關鍵性的轉變”,即從先前的“共同撤軍”方案退到“就地停火”方案。實際上,當記者紛紛向他提出這方面的問題時,他有意避而不答。
“我們雖然作了很大讓步,但北越人不為所動。”基辛格說,“他們不接受美國的新方案,儘管這個方案規定美國從南越撤軍,容許北越軍隊留在南越。美國這項大讓步對他們說來還不夠。他們仍然堅持,美國為保證他們在南方取得政治上的勝利,他們才允入寮國,培植親美傀儡,終於導致寮國爆發內戰。”
1961—1962年日內瓦會議以後,從1964年起,美國從空中和地面發動了對寮國的“特種戰爭”。寮國人民的抗美救國戰爭也隨之興起。尼克松政府上臺以後,曾經在1970年2月派遣B一52戰略轟炸機對寮國進行轟炸。
據基辛格在回憶錄中記載,1970年“在柬埔寨問題上引起了一陣混亂之後,尼克松的情緒波動得很厲害”,私下談起美國對印度支那的這場侵略戰爭時,總統忽而口氣很強硬,表示“儘管要擔政治風險,他還是會堅持到底”;忽而又“發牢騷說,八五八書房戰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