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部分(第3/4 頁)
美空軍確定的採購目標是276架。2004年4月29日,美國空軍宣稱F/A…22進入初始作戰試驗與鑑定階段,這為擴大“猛禽”戰鬥機的採購掃清了障礙。
2004年6月,美國空軍宣佈授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項價值4。92億美元的固定價格確認合同,用於購買製造24架F/A…22所需的先進器材和相關裝置,這標誌著第五批“猛禽”戰鬥機即將投入低速初始生產。
2004年9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對F/A…22的生產速度作了進一步的調整,加快了戰鬥機的生產步伐。該公司的目標是2004年生產19架戰鬥機,並計劃在大批次生產階段每年生產24架F/A…22戰鬥機。2004年12月21日,一架美軍F/A…22“猛禽”戰鬥機墜在美國內華達州南部的內利斯空軍基地墜毀。
雖然美國防部還未正式宣佈,但據訊息靈通人士透露,國防部已經批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F/A…22戰鬥機進入全速生產。F/A…22單價1。2億美元(不含研製成本?武器和維護費用)。2005年5月12日,首架作戰型F/A…22已交付給位於弗吉尼亞州蘭利空軍基地的第1戰鬥機聯隊第27戰鬥機中隊。
2005年在美國空軍正式服役的量產型則為“F…22A”。最初計劃採購750架,經過兩次削減最後確定的採購數量是183架,現已交機50架。國空軍目前正考慮增加購買60架。F…22“猛禽”戰鬥機每架成本高達1。3億美元。
F…22的試驗和改良十分細緻和周到,因為美國空軍認為“F…22並非今日所需,而是為了對付明天的威脅。因此,我們不是為了解決今天的問題在研製,而是要回答今天所能預料的明天會出現的所有可能的問題。我們考慮的是美國空軍明天的空中優勢。因此F…22必須組合有最好的隱身性、超音速巡航。一體化航空電子系統、敏捷性以及作為制空權所需的對空、對地致命的打擊和支援性。”
2009年4月6日,奧巴馬政府時任國防部長蓋茨宣佈,國防部將向國會建議刪減許多大型武器採購計劃,包括在製造生產的187架F…22戰機完成後,減少乃至停止生產這一昂貴戰機。
艦載後掠翼F22(設想):
技術特點
生產分工圖F…22採用雙垂尾雙發單座佈局。垂尾向外傾斜27度,恰好處於一般隱身設計的邊緣。其兩側進氣口裝在翼前緣延伸面(邊條翼)下方,與噴嘴一樣,都作了抑制紅外輻射的隱身性設計,主翼和水平安定面採用相同的後掠角和後緣前掠角,都是小展弦比的梯形平面形,且機翼上塗有吸收雷達波的特殊材料。水泡型座艙蓋凸出於前機身上部,全部武器都隱蔽地掛在4個內部彈艙之中。
結構特點
在平面內為帶高位梯形機翼的帶尾翼的綜合氣動力系統,包括彼此隔開很寬和帶方向舵並朝外傾斜的垂直尾翼,並且水平安定面直接靠近機翼佈置。按照技術標準(小反射外形、用吸收無線電波的材料、用無線電電子對抗器材和小輻射的機載無線電電子裝置裝備戰鬥機,其設計最小有交錯射面為0。005…0。01平方米左右) (機密)。在機體上廣泛使用含熱塑(12%)和熱作用(10%)的聚合複合材料(KM)。在批生產的飛機上使用複合材料(KM)的比例(按重量)將達35%。兩側翼下菱形截面發動機進氣道為不可調節的進氣道,為敷設發動機壓氣機冷壁進氣道呈S形通道。發動機二維噴管,有固定的側壁和調節噴管橫截面積及按俯仰±20°角偏轉推力向量而設計的可動上調節板和下調節板。
航電系統
導彈掛載圖按TRW公司通用手冊研製的整套綜合機載無線電電子裝置包括:中央資料綜合處理系統;綜合通訊、導航和識別系統ICNIA和包括無線電電子對抗系統的全套進行電子戰的裝置INEWS;具高分辨力的機載雷達AN/APG…77和光電感測器系統EOSS,兩個鐳射陀螺儀的超黃蜂LN…100F慣性導航系統(HHC)。機載雷達為帶電子掃描的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它包含了1000多塊模組,其中使用了超高頻率範圍的單一積分系統技術。為提高隱蔽性,設計有雷達站被動工作狀態,它保證雷達站以主動狀態工作時使訊號更不容易被截獲。飛行員座艙內的自動儀表裝置包括4臺液晶顯示器和廣角儀表起飛著陸系統。
F…22的航空電子系統採用“寶石柱”計劃取行的系統構形研究成果和許多新技術。這種可重構的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