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部分(第2/4 頁)
那麼重要。當年10月,最終定案的計劃正式在最後一次公開會議上提出。ATF的技術要求將以下五個特點集在一架飛機上,即低可偵測性(隱身性)、高度機動性和敏捷性、不需使用後燃器即可作超音速巡航(而不是隻滿足於以往使用後燃器短時間超音速衝刺)、有效載重不低於F…15和具有飛越包括第三世界戰區在內的所有戰區的能力。面對如此先進的設計要求,F…22必須採用一切已有的世界級航空頂尖技術。 與YF…23的競爭試飛後,YF…22被美國空軍選中繼續研發。
1986年10月31日洛克希德、波音和通用動力3家公司聯合研製小組的YF…22中標,並按要求製造兩架原型機。1990年9月29日,第1架YF…22首飛,10月26日進行了第1次空中加油。10月30日第2架原型機進行首次飛行。11月3日YF…22原型機進行了不使用加力的超音速飛行。隨後於11月28日在加州的中國湖海軍武器試驗中心首次發射了未裝彈藥的“響尾蛇”導彈,12月20日在加州的太平洋導彈試驗場發射未裝彈藥的AIM…120“阿姆拉姆”導彈。
1991年8月2日空軍正式授予研究洛克希德公司一份95。5億美元的工程發展合同,製造13架試驗型飛機。1991年12月16日,空軍確定了F…22戰鬥機的外形,並製造了風洞試驗和測定雷達反射截面使用的模型;開始準備內部設計和飛機制造用的工具。
1992年6月4日,洛克希德公司完成了F…22的設計修改。同月,進行了F119型試驗型發動機部件的關鍵性設計評審,完成了發動機詳細設計階段的工作,決定進行F119發動機的生產和組裝。12月27日F119的第1臺工程發展階段的發動機開始進行試驗。
1994年10月6日,洛克希德航空系統公司開始製造第1架F/A…22的部件。1995年6月,F…22的關鍵設計評審工作全面完成,至此F/A…22飛機機身的詳細設計階段的工作完成。
1997年3月6日,第1架F…22基本組裝完畢,開始進行加註燃料和發動機試車。4月9日洛克希德?馬丁航空系統公司首次公開了F…22戰鬥機,並正式公佈了“猛禽”的綽號。1997年9月7日,該機在羅賓斯空軍基地進行了58分鐘的首次試飛。隨後,該機於1998年春返回愛德華空軍基地,交由空軍試驗。
2001年8月,F…22研製成功10年後,美國終於下定決心投入巨資批次生產F…22戰鬥機。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承接生產295架F…22的生產訂單,如果價格成本令軍方滿意,五角大樓將會增加訂數。
2002年1月,美國空軍官員宣佈F…22〃猛禽〃戰鬥機的首支作戰聯隊將駐紮在弗吉尼亞州的蘭利空軍基地。首批F…22戰鬥機計劃於2004年9月抵達蘭利空軍基地,2005年12月將具備初始作戰能力。蘭利基地成立三個F…22戰鬥機中隊,共擁有72架飛機和6架備用機。
2002年5月31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完成F…22靜力試驗之後,又成功地進行了F…22的疲勞試驗。F…22機體要求使用壽命為20年或8000飛行小時。
2002年8月,美國空軍宣佈,將F…22更名為F/A…22,以更準確地體現F/A…22的使命,包括對地攻擊能力,同時也是為了配合空軍提出的FB…22轟炸機型的任務。
2002年11月,F/A…22已完成初始飛行試驗,在試驗中,F/A…22實現了以2倍音速飛行;飛行高度15240米以上,並完成了高過載機動飛行,如9g轉彎。在3048米以上高度進行了亞音速飛行。
2003年7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困擾多時的F/A…22軟體問題予以解決。這標誌著F/A…22專案又取得一次顯著的進展。改進版本的軟體安裝在F/A…22上後,顯著改善了座艙系統的可靠性。而在此之前,由於軟體的問題,座艙系統每執行兩小時就要關閉一次,現在則可以連續執行21小時以上。
2003年9月19日,一架F/A…22試驗飛機在例行試飛時差點墜毀,據空軍初步調查稱,事故是因駕駛員沒按原定程式進行飛行機動而致,並非飛機本身出現問題。
2004年3月,空軍決定略微增加訂購F/A…22的數量,主要的原因是該專案在削減成本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並認為當前的專案估算支援採購277架F/A…22,而此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