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身長3409毫米。尾槳為3片推進式玻璃鋼獎葉,駕駛員座艙位於機身前上部 艙內有2個座椅。起落架為4輪式;動力裝置:1臺氣冷式14缸塞?7發動機,最大功率1250千瓦(1700馬力)。
2。直6(Z…6)
直…6是在直…5基礎上改型設計的以空降為主的多用途直升機,1969年12月15日首飛,共生產了15架,未能正式投產;在此不做詳細介紹。
3。直7(Z…7)
60年代中期,我國在研製輕型和中型直升機產品的同時,也開始考慮自個研製能裝載一個加強排兵力的重型直升機產品。根據部隊提出的需求,1969年,中國航空研究院決定由新組建的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承擔重型直升機的設計任務,直升機的編號為直7。 1970 年3月,直7研製工作開始,承擔研製的有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等5個研究所、2個工廠。
直7的研製方案是:裝兩臺渦軸5甲發動機,採用6片旋翼;除重新設計槳轂和減速器外,其它儘量採用直5和直6的零部件。直7設計為最大起飛重14400千克,有效商載3500千克,最大速度24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35O千米,實用升限6000米 。
1971年直7開始進行機體和部件的靜力試驗及除錯。其間,領導機關曾決定將直7作為艦載直升機的試驗機,到197l年9 月,直7改艦載的工作停止,繼續作為普通直升機研製。
1975年5月,直7零部件加工完成了97%,並已裝配成兩架機體,配套生產的成品已到貨9O%。1979年,直7重型直升機完成了全機靜力試驗。
然而,1979年6月28日,國家決定直7重型直升機研製工作停止.其原因是由於國家財力有限,不可能同時投資研製兩種重型直升機,為了全力確保由江西景德鎮直升機廠承擔研製直8型直升機專案,直7直升機只得為直8讓路,從而宣告了直7重型直升機的夭折。儘管直7專案下馬了,但直7研製的許多成果為後來成功研製出最大起飛重量達13000千克的直8重型直升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直8(Z…8)
我國於70年代末購進了14架法國航宇工業公司研製的SA321“超黃蜂”大型多用途直升機, 交由海軍航空兵部隊使用。該機型在法國於1966年開始交付使用,裝備後成為我國第一代艦載機。隨後,我國開始在“超黃蜂”得基礎上仿製直…8。
直…8的研究工作由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與昌河飛機工業公司共同執行。總體的規劃是以直…8艦載反潛型為突破口,進行引進仿製,隨後進而改進研製直…8陸軍型,從而逐步提高我國大中型直升機科研、生產和裝備的水平。1976年研製工作開始,首架原型機於1985年12月首飛,1989年11月透過國家技術鑑定,1994年12月設計定型。1989年,首架生產型直…8於交付海軍航空兵使用。(文字:加特林)
早在60年代中期,我國在研製輕型和中型直升機產品的同時,已開始考慮研製能裝載排級單位的重型直升機。1969年中國航空研究院決定由新組建的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承擔重型直升機的設計任務,機型編號為直…7。研製方案是:裝兩臺渦軸…5甲發動機,採用6片旋翼;除重新設計槳轂和減速器外,其它儘量採用直…5和直…6的零部件。直…7設計為最大起飛重14400千克,有效商載3500千克,最大速度24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35O千米,實用升限6000米。1971年直…7開始進行機體和部件的靜力試驗及除錯。其間一度決定將直…7作為艦載直升機。1975年5月,直…7零部件加工完成了97%,並已裝配成兩架機體,配套生產的成品已到貨9O%。1979年直…7完成了全機靜力試驗。1979年6月28日決定直…7研製工作停止。據說原因是國家財力有限,不可能在研究直…7的同時,在資金上保障由景德鎮直升機廠的仿製直…8型直升機專案。因此直…7被迫夭折,但研製的許多成果為研製直…8打下了基礎。
直…8的研究工作由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與昌河飛機工業公司共同執行。1976年研製工作開始,首架原型機於1985年12月首飛,1989年11月透過國家技術鑑定,1994年12月設計定型。1989年,首架生產型直…8於交付海軍航空兵使用。儘管直…8早已進入批次生產狀態,但產量卻很少,外界估計僅有15架。直…8曾經被看作中國陸航、海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