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第3/4 頁)
再
行提出黨員大會公決,大家沒有異議,一場風波,就此平息。
不幾天,舉行另一次黨員大會。北京區委會提出一個經縝密研究的、中共黨員參加國民
黨工作的決議草案,交由大會討論,經過一些辯論和解釋,終於透過。其內容大體是根據我
前次的講話作成,此舉不僅消除了北京地區同志間的歧見,促使大家積極參加國民黨的工作,
甚至井他各地的中共黨員,也受到了這個決議的影響,改變了他們對國共合作的政策的觀望
態度。
這時候,中國國民黨組織在北京的發展,表現著令人樂觀的氣象。這與當時時局的發展,
也大有關係。直系曹錕、吳佩孚等所支配的北京政局,愈來愈不像樣。一九二三年六月十三
日他們攆走了總統黎元洪,十月五日曹錕賄買國會議員,當選為大總統;十月十日曹就總統
職並公佈憲法。這幕醜劇不僅使直系的廢督、裁兵、好人政府等悅耳的名詞立時破產,而賄
選一幕臭名四滋,使國人大失所望。另一方面,孫中山先生自這年三月一日在廣州組設大本
營以後,國民黨處境雖很艱危,但已逐漸呈現曙光。他正倡導改組國民黨,勵精圖治,並幾
次擊退陳炯明軍對廣州的進犯;使不滿現狀者寄予莫大的希望。
123/151
… Page 124…
《我的回憶》第一冊
這年九月間,李大釗先生與王法勤、丁維汾、李石曾等開始在北京建立國民黨的組織,
那些掛名為國民黨員而實際參加曹錕賄選的國會議員,自然都自絕於國民黨了。新參加國民
黨的多是一些激進的青年。到十一月間,中共黨員改採積極支援國民黨的態度後,北京國民
黨組織的人數增至一千餘人;可以說大多是北京的優秀青年,其中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
團團員約佔三分之一。
當時一般青年傾向國民黨的情緒十分熱烈。他們對於廣東的情況和國民黨改組的真意,
雖不完全知道,但對北京政局確是厭惡已極。我的朋友們,不管已否加入國民黨,多表示曹
錕鬧得太不像話了,無論如何,國民黨和孫中山總要比北方這一群敗類好些。
恰在這個時候,鮑羅庭的一份報告又增加了我對廣東真相的瞭解。初到廣州的鮑羅庭,
做事極其謹慎周到。他寫了一份關於廣州情況的報告,似是給莫斯科和在北京的加拉罕的。
他託斯雷拍克將這份報告的英譯本送給我參閱。我細讀他這份報告,知道了國共兩黨黨員在
廣州合作的情況,他們一致動員民眾,支援孫中山先生,擊退陳炯明十月二十三日和十一月
十九日的兩次進犯,使廣州轉危為安。我覺得他這份報告並無宣傳的意味,是可信的真實資
料。
初期的國共合作,確是鑑於大敵當前,為了共同目標,同甘苦共患難,攜手向前奮鬥,
兩黨間的磨擦那時還未暴露出來,即使有,也是很輕微的。我目擊當時北京國民黨發展的情
況,又證以廣州的實情,也覺得中共黨員跨有兩黨黨籍,暫時還不會引起嚴重糾紛。
由於這些演變,我對國共合作的前途是較為樂觀了。我根據鮑羅庭供給的資料,在《新
民國》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廣州的新氣象》的文章。這篇文章雖沒有論到國共合作的問
題,但主旨是號召所有革命分子合作,並以廣東的例項為證;認為不同黨籍和形形式式的革
命分子,能在一個共同的革命事業上大公無私的通力合作,是今日中國革命所必要的。《新
民國》雜誌是北京國民黨組織的機關刊物,由範體仁任主編,他並不是共產黨員。我這篇文
章是應他之邀而寫的。
我發表這篇文章是頗有用心的,藉此表明我贊成國共合作的意向,一掃前此認為我反對
國共合作的誤傳。北京的同志們和朋友們看了我這篇文章,都認為適合時宜,態度正確。後
來,廖仲愷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就曾稱讚這篇文字,認為最能體現國共合作的真
義。
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開幕的時間日益接近了。北京市國民黨組織應選舉三個代表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