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第4/4 頁)
出“國民政府之出兵,亦尚只是防禦
反赤軍攻入湘粵的防禦戰;而不是真正革命勢力充實的北伐”⑤。這種看法,事實上使中共
對北伐採取了消極的態度。
當時中共黨員已增至三萬人左右;湖南農民協會已擁有約二十萬會員。中央這種消極性
決議,與當時顯然大有可為的形勢是不相配合的。會議雖然也透過了團結左派、打擊蔣介石
派、強調民族聯合戰線、發動農民進行減租減息、奪取地方政權和漸次發展工農武裝等等決
議⑥,但不免流於紙上談兵。中共中央並未抓緊時機,在北伐中增強自己的勢力。
這曾引起譚平山、瞿秋白和我的公開表示不滿。我們認為反對蔣介石和對北伐採取積極
態度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我們認為北伐是進攻的,是可以奪取武漢的;而不是防禦的。我們
指斥彭述之等的書生之見籠罩了中央機構,只會做空洞文章,忽略了當前實際任務。我們要
求對北伐採取積極行動;因為在北伐競爭中如果落後一步,後果將很壞。但我們這些主張,
被視為“聯合反對派的公開表現”。
同時,廣東區委也對中共中央表示了不同意向。他們強調中央對於農民問題的決議案是
不夠徹底的;主張在北伐進展中要提出“分配土地給農民”的土地革命口號,以期動員廣大
農民完成北伐。這些爭執,就是後來中共中央領導陷於分崩的伏線。
不久,事實證明中共中央多數的估計是錯誤了。北伐軍於七月十一日攻克長沙之後,八
月二十二日攻克嶽州,以各別擊破的策略,直指武漢。中共中央這才在這些劇變中,逐漸改
變對北伐的觀點;採用較積極的政策,但已經是落後一步了。
在此時期,我是中共中央動員中共黨員參加北伐戰爭的唯一負責人。前此,我往來滬粵
之間,擔負著緊急任務,自然沒有時間去處理中共中央的經常工作。八月初,我才交卸了中
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主委的職責,由李立三接替,我自己則專任中共中央軍事部的工作。
並確認它具有動員中共組織及工農民眾團體參加戰爭的職能。可是,那時軍事部等於一個空
職,只有兩個年輕同志,在那裡做些從報紙上搜集軍事情報的屑碎工作。
當時,中共中央還遠不能說是一個戰鬥的指揮部。我們在工農群眾運動的工作,雖積累
相當的經驗;但對指導戰爭,則仍是門外漢。在這一點上,我們當時萬萬比不上國民黨。我
們沒有電訊等通訊裝置,也沒有可資運用的情報資料,一切只好從頭做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