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第4/4 頁)
方案和可能的發展前途;反暗示毋寧光榮的失敗。這個檔案似清楚的說明了當時中共力量的
侷限性。
然而中共在五卅運動中,獲得了組織上的發展,不少工人和學生相繼參加了中共和共產
主義青年團的組織。這個時候,中共開始成批的招收黨員。我曾主持過凡次工人新黨員入黨
的儀式,每次都有四十名左右的新黨員。他們多是五卅運動中的積極分子,經過短期的主義
訓練,就成為正式黨員。他們之入黨多數因對中共在五卅運動中的領導表示敬佩;本人又充
滿了民族熱情。
在事態演變之中,五升運動的另一主角商人代表虞治卿的調和政策逐漸得勢了。他是一
個有勢力的人商人;任上海總商會會長;憑藉合法的上海總商會的地位,進行調和政策,獲
得上海一般大商人的支援。五卅慘案發生時,他洽在北京,負著北京段政府某種程度的調解
使命趕回上海,施展出他在政治方面的解數。他採用兩面的手法—一面是與工商學聯合會建
立友好關係,利用民氣,逼使外人作些輕微的讓步;一面以外人不能接受為理由,利用總商
會的地位,修改了工商學聯合會所提出之十七條要求;終於達到了他那逐步妥協的目的。
上海總商會於六月十一日將六月八日工商學聯合會所提出的十七條要求,修改為較溫和
的十三條件。這件事最初工商學聯合會是一致反對的,尤其不滿虞洽卿的操縱手法。
中共中央最初反對最烈,尤其不同意將原十七條中之第六條(原文:“優待工人。外人所
設工廠,對於工作之華人,須由工部局會同納稅華人會訂定工人保護法,不得虐待;並承認
工人有組織工會及罷工之自由;並不得因此次罷工,而開除工人。”)加以修改(總商會所修
改提出之十三條中的第七、第八兩條原文為“洋務職工、海員、工廠工人等,因悲憤罷業者,
將來仍還原職,並不扣罷業期內薪資”、“優待工人,工人工作與否隨其自便,不得因此處罰”),
中共中央認為這是大商人為了本身的階級利益,有意抹煞工人的要求。
但中共中央為了避免聯合戰線的破裂,終於讓步了。它認為如果上海總商會所提出的十
三條,均能實現,也就是個奇蹟。至於有關工人利益的條件,本不能希望大商人的忠誠支援,
應由工人作長期不懈的鬥爭,方能達到目的。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維持這一反帝的聯合戰線,
不可因工人方面的反對,趨於破裂。李立三本著中共中央的意旨,向虞治卿表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