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第3/4 頁)
冊
笑著問他們:“甚麼是中央?”他們所知的似是最大的官他們的,甚至比總司令還大的就是“中
央”,我故意問:“是不是蔣介石呢?”他們都知道蔣介石是他們所要打到的反動派,而中共
中央才是他們所擁護的。
陳昌浩這個少共中央的負責人,很注意哪些少先隊的活動。他很詳細的詢問那些孩子們
關於少先隊的情況。少先隊是少共所領導的,按鄉、村和個別村莊分大隊中隊小隊編組起來。
每一個村莊至少有一個小隊,人數十餘人至數十人不等。這個組織專門擔負崗哨的責任,在
道路上設明哨,在偏僻的山野間則設暗哨。這項工作幾乎花費了各鄉村的孩子們的全部時間。
陳昌浩認為蘇區的孩子們竟能負擔著“警察”“海關”等等繁重任務,真是想不到的事。
他注意考察他們的工作效率,那些孩子們向他誇耀,捉拿間諜,防止走私,傳達白軍民團進
攻訊息等項,是他們常做而又很具成績的。陳昌浩知道那些孩子,多數失學、不識字,便問
他們如何識別路條的真偽,他們都是記住路條的暗號和印信的特點,稍有可疑,就詳加盤問,
因此,很少漏網。他還問他們如何對付攜帶武器的敵人,他們的答覆是隨時能獲得村中成年
人和自衛軍的援助,只要一聲喊叫,就有很多人圍攏來。
我們走了約一半路程之後,所遭遇的就不是盤問,而是歡迎了。我們所過的村莊,總有
十幾個乃至幾十個少先隊在列隊歡迎。我們檢閱這些儀仗隊時,鄉村中的負責人往往向我們
解釋,向村中男女大人,都忙著公私工作去了,剩下的只有在家休息的少先隊。這無異告訴
我們蘇區的人力十分缺乏。
黃昏時,我們到達了著名的七里坪。這個小市鎮上的房屋,多半歷經戰火的破壞。雖經
蘇維埃動員人力先後重建起來,但不能說已復舊觀。七里坪區蘇維埃政府和中共少共七里坪
區委會等機構都設在這裡。好一點的房子都被這些機關佔據了,窮苦的農民們都擠住在為數
很少的房屋裡。市鎮上已沒有買賣,氣象顯得十分蕭條。
我們住在中共區委會的辦公處。飯後,去蘇維埃主席和中共區委書記以下的黨政負責人,都
來和我們聊天。我經過這三天行路的鍛鍊,不再有不慣的的感覺,精神抖擻。我向他們說:
“先將你們所遇到的最困難的問題,提出來談談吧!”那位區蘇維埃主席回答:“糧食問題是
最困難的。現在剛整田插秧,離夏收還有三個多月,全區所存糧食,約計能維持一個月,要
缺兩個多月的糧,看來要發生嚴重的饑荒。”在座的人都眾口一詞的支援這位主席的看法。
他們分析糧荒的原因,認為這一帶水田少,山地多,盛產花生,由於蘇區和白區的隔離,
花生賣不出去,糧食換不進來。土地已經分配了,因人力和耕牛農具的缺乏,有些田地荒蕪。
蘇區許多壯丁參加了紅軍和地方武裝,剩下的農民所擔負的任務也太多,如自衛軍、擔架隊、
運輸隊等。婦女要做鞋襪供應紅軍,小孩子要站崗放哨,老年人也要忙著打草鞋,因而人力
極感缺乏,耽擱了生產工作。此外,敵人侵襲蘇區的時候,前奏耕牛,搗毀農具,更是這些
東西不足的主要原因。上級雖然號召加緊生產,並沒有解決實際困難,何況鄂豫蘇區各機構
都設在這個區域內,人數在五千以上,紅軍經常在這裡經過或停留,又增加糧食的額外消耗。
這裡附近各蘇區又都缺糧,沒有互相調劑糧食的可能。
他們一向靠到白區去打土豪來解決糧食困難。每當紅軍向白區行動的時候,農民都踴躍
參加,大批自衛軍和運輸隊,滿筐滿籮挑著穀子回來了。挑回來的穀子,按成分配;自衛軍
和運輸隊通常分一半,另一半則交蘇維埃作為公用。但是現在四周已無土豪可打,除非到很
遠的白區去,才能取得糧食。
他們也認為到白區去打土豪,引起了白區人民的反感。依照打土豪的原則,是應發動白
區當地的農民,自動起來打,由此獲得的糧食,也應該分給當地的窮苦農民,這才不會招致
多數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