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4/4 頁)
盡、民不畏死等等各項統計,都註定滿清王朝,非滅亡不可。
甚至就以當朝統治者找「接班人」的獨家資料來說吧!康熙皇帝統治了六十一年,死後還有十八名皇子--十八個合法接班的班子。可是到清末同光宣三帝(或加上咸豐成四帝),卻連一個兒子也生不出來了。咸豐帝后妃成群,也只有一個最狡猾的慈禧,替他生了個兒子,這也就耐人深思了。
朋友們或許要問:皇帝生不生兒子,還要麻煩「現代」史學家們叨叨不休嗎?答曰:是也。皇帝生不生兒子太重要了嘛!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列強之間訂立國際條約都要把「毋易樹子」(也就是不可以小兒子,尤其是小老婆生的兒子來代替大老婆生的大兒子做接班人),「毋以妾為妻」、「毋使婦人與國事」等等家庭小事,寫入國際公法,以維持世界和平。
因為在那個「一家統治一國」,「國家強於社會」的時代中,一個有關鍵性的家族裡,大小老婆打架,是會影響國際和平,引起世界大戰的。其實當代中國還不是如此?!
筆者走筆至此,不免想起我國近代大思想家梁啟超先生來。梁氏在他的《新民叢報》上詆譭我們舉世無雙的《二十四史》說,我國諸史非史也,「帝王家譜」也。梁氏著書於「西學」初來之時。日譯西書有限;他自己又不通蟹行文,弄點西學皮毛便搶新學,罵起祖宗來了。殊不知在那個時代,「帝王家譜」的重要性遠大於「歷史」啊!所謂「正史」者,其內容原是以「帝王家譜」一門最為重要嘛!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先聖先賢不是早有明訓?!
做皇帝、做大獨裁者,要日理萬機,明察秋毫。那項繁重工作,豈是一個精氣神皆孱,連個兒子也生不出的像溥儀先生那樣的人,所能勝任的呢?
總而言之,時至晚清,我國改朝換代的週期已屆,大清氣數已盡,不是出幾個像李鴻章、鄧小平一類的人物,搞兩下什麼「中興」就可挽救得了的。
天地不仁,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