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4/4 頁)
師班上愈陷愈深,興趣愈濃,我就真的跑到松林坡頂的圖書館中,想借閱那些洋書了。誰知這些洋書自南京裝箱運至重慶後,迄未開箱。當那個圖書館員拿到我的「借書條」,口中喃喃自語說「尚未開箱、尚未開箱」時,圖書館範(?)館長適自他身邊走過。他便把我的借書條順手遞給範館長。館長見條,未加考慮便說「開箱、開箱」!——這倒使我這個並不認真的借書者感到過意不去。我並不那麼認真要讀此書。勞師動眾,私衷何敢?
後來我才知道這原是出於羅家倫校長的條論。他說在空襲無常的時代,珍貴圖書,能不開箱,便不開箱。但若有師生要借閱,則務必開箱。——這小事也可看出有功中大的羅校長的學術眼光與氣魄。為我這位大二的小蘿蔔頭,無意中的要求,大學圖書館竟為我劈鎖開箱,把兩本大洋書讓我借出。——書既已出箱,我就不得不借,既借了,縱使看不懂,心理上也不得不看——真是大錯已成,追悔莫及。
這是我治中國史徵引西書的破題兒第一遭。書看得似懂非懂,但是郭老師講義上那許多故事,卻都被我找到了。並且還找到一些郭師未引用的故事。真是別有天地,眼界大開。因而我把我課堂上所記的筆記,也大事補充了一番,並註明出處,真是得意非凡。
這時我有一位中學歷史老師劉次辰先生,他剛從國立第八中學升入國立社會教育學院作講師。該院新成立,圖書裝置全缺。劉老師苦無教科書可用。他知道我在沙坪壩,乃專程訪我取經。他看到我那本中國近代史筆記,竟如獲至寶。他借去之後乃將練習簿拆散,叫他班上學生每人各抄數頁,拼起來,便成為一本厚厚的中國近代史講義了。此後他隔週必至。我那兩學期的筆記,也就變成他現炒現賣的教科書了。
劉老師抄得得意之餘,曾力勸我將此冊筆記出版,他保證有銷路。但是這是郭廷以老師的講義,我何能據為己有加以出版呢?!不過劉老師對我的鼓勵,倒啟發出我另外一種靈感——我自己為何不能另起爐灶,自著其書呢?!既有這樣的靈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