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格是25�65法郎,加上3%的利息,相當於是25�845法郎;你送過來2�1萬英鎊的巴黎匯票價格是26�075法郎,加上4%的利息,相當於是25�79法郎,即便不計算手續費也有20%的虧損。我將這一點告知你,唯一的目的就是我不想在處理匯票生意時蒙受損失。
這其中涉及了複雜的計算,兄弟幾個試圖利用的是非常微小的匯率差異。作為跨國的合夥人企業,他們在這類生意上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但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在票據市場中的地位並不像他們在債券市場中那麼有掌控力。沃爾特·巴杰特在名為《倫巴德街》(倫敦金融中心)的倫敦影響力調查中,稱他們為“最偉大的外匯交易商”;但是這一讚美用在巴林兄弟頭上更合適。1825年,內森承兌的總金額為30萬英鎊,巴林兄弟則為52萬英鎊。25年後,紐考特的承兌額上升到54萬英鎊,但是巴林兄弟的數額則是190萬英鎊;而且19世紀下半葉,隨著諸如克萊沃特這樣的新來者加入競爭,羅斯柴爾德家族與巴林兄弟之間的差距仍在拉大。除了羅斯柴爾德家族將政府金融放在第一位的因素外,這主要反映了一個事實:票據生意很大一部分是由跨洋貿易帶來的,而不是英國與歐洲大陸之間的交易帶來的,後者羅斯柴爾德家族更有優勢。上文也提到,羅斯柴爾德也試圖提高在美國市場的份額,但他們只剛剛站住腳;整個19世紀上半葉,巴林兄弟在那裡一直佔據上風。
票據交易很自然將大量活動聯絡到了一起。從非常早的時期開始,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交易便是國際金銀市場。正如內森1832年作證時說的那樣,對應英國進口的匯票與出口的匯票總額之間存在著差距;按照當時經典經濟學的觀點,貿易赤字或盈餘自動地會帶來金屬貨幣流進或流出倫敦,只要這些貨幣的數量足夠大,足以涵蓋裝運和保險費用,以及必要時的融化和重鑄費用。當匯率達到所謂的“黃金點”時,就需花錢進口或出口黃金(在一些國家是白銀)。對羅斯柴爾德家族來說,將黃金從英國運往歐洲大陸是1815年前直接參與英國戰時金融活動的重要途徑,兄弟幾個也從沒有失去對金銀生意的興趣,他們與英格蘭銀行以及法蘭西銀行進行了大量這方面的生意。這也是內森寫信給一個漢堡銀行並用傲慢的口吻提及的一點:“我的生意完全由政府交易和銀行業務組成。”這方面的業務也涉及了複雜的計算,尤其是硬幣被融化成金條(銀條),然後在另一個市場重鑄時更是如此。“現在,親愛的內森,”詹姆斯在另一封具有代表性的信中寫道,“以1谷令(0�0648克)黃金的價格買入銀幣,其餘的可以作為利潤,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分析,因為0�5谷令等於1法郎的0�875%。因此,59�125谷令等於25�82法郎,這其中,我們就有機會賺取利潤。因此,我強烈地建議你不要錯過這個機會。”擋住皮克勒王子前往紐考特去路的“裝滿銀塊的貨車”並不是罕見的場景:從兄弟幾個的信件來看,價值數以萬計英鎊的金銀塊定期在巴黎和倫敦之間運來送去。
羅斯柴爾德家族第二部 金融統治者 第二章 世界的銀行家(12)
另一個相關的活動領域是直接參與商品貿易。當然,買賣貨物與買賣證券相比,一直是邁耶·阿姆謝爾生意的一部分,內森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是從紡織品商人起步,後來又參與了“殖民地貨物”的貿易業務。但是,從幾個人的通訊來看,羅斯柴爾德家族對這類生意的興趣在19世紀20年代似乎有所減弱,直到1830年後,才慢慢轉回來。與巴林兄弟買賣多種貨物不同的是,
羅斯柴爾德家族更喜歡專門化,希望在一些經過挑選的領域中確立主導地位。引起他們興趣的主要商品是棉花、菸草、糖(主要來自與美國和加勒比海)、銅(來自俄羅斯)以及最為重要的水銀(來自西班牙)。在下面的章節中我們將予以更詳細的闡述。他們偶爾也會接觸一些其他的貨物:比如鐵、毛紡品和酒。懷有敵意的漫畫家刻畫了一個沿途叫賣的“布勞斯柴爾德”,他賣“各種東西”,但這其實是錯誤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從沒有大包大攬地做貿易生意(見圖2�7)。舉一個例子,儘管他們的親戚沃姆斯兄弟在錫蘭建立了一個茶葉種植園——這個種植園甚至以“羅斯柴爾德”命名——但是他們從沒有真正地涉足茶葉生意。
羅斯柴爾德涉足的最後一個生意領域是保險業,這也是他們貿易活動帶來的一個結果。19世紀上半葉,保險業開始繁榮,大量保險公司在倫敦和其他地方成立。內森參與了1824年聯合保險公司的創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