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頁)
聲也很大,所以沒有聽見槍聲。
經查,死者為:屋主伍某,伍母親、姐姐,其女友李某及其母親,伍某的司機之妻張某,在二樓洗手間內的屍體為伍某生前好友龔某。伍某的司機王某反映,6日晚,伍某等人在別墅打麻將,案發當天上午,他們到廣州飲茶,然後返回祈福新村。下午1時許,王某駕車離開別墅到市裡洗頭,之後接了兒子回別墅,在4時許發現這宗慘案。
此案不僅令當地的警方忙碌異常,也令我們這些新聞記者極為關注!對於這樣一宗影響巨大、當地百姓極為關注的特大慘案,作為地方新聞媒體,我們沒有理由不關注。因此,此案立即成為當地及港澳所有新聞媒體極為關注的焦點。
這宗慘案馬上驚動了高層。廣東省委副書記、省公安廳廳長陳紹基和廣州市委常委、原廣州市公安局長鄭國強,以及省市公安機關負責人在案發後趕到現場指導偵破工作。公安部得知案情後,當即派刑偵局有關人員到廣州協助破案。
祈福新村的樓價雖然在本地價格不菲,但較香港低,因此購買者多為香港人。這兒的保安檢查一向嚴格,外人進入小區內必須出示入住證,來訪者要登記後由保安帶領才能進入。而且小區內設有不少保安亭,閒雜人員無法進入。那麼,兇手是如何入內作案?為何將別墅內的7人全部殺死?兇手作案動機是什麼?這些謎團當時一直成為社會各界議論的焦點。
透過努力探聽,我們獲悉,死者伍某為香港人,其中一人為外籍華裔。伍某的公開身份為生意人,據說其生前靠經營汽車貿易起家,後從事多種經營性買賣,家財頗豐,近年來常進出澳門賭場。關於其死因眾說紛紜,一時有“殺人劫財”、情殺、仇殺等等揣測,無所不包。此案就像1998年12月30日發生廣州天河天成大廈的廣東電視臺著名女節目主持人陳旭然被害案一樣,立即成為社會各界關注和議論的熱門話題,在羊城引起的轟動效應不同尋常。那幾日,羊城內外提及頻率最高的一詞也是“祈福新村”。
第九章 廣東最大謀殺案的新聞背後第65節 兩類謀殺(2)
由於警方及當地政府部門對此案嚴密封鎖,記者們多日全力以赴的連續追蹤仍收效不大,但各家媒體記者對此事件的熱情一路高漲。儘管無法深入現場採訪,儘管警方對所有新聞媒體拒之門外,但我還是想方設法瞭解到了有關情況,寫了一篇小稿。但是第二天,我的稿子並沒有發出,因為報社接到有關部門的通知,在案子未破之前,不允許地方媒體報道。
此宗社會各界極為關注的特大新聞,畢竟還是有媒體敢“頂風作案”的。第三天,先是《新快報》以最快的速度在當日的頭版首次公開了這一重磅新聞。緊接著,下午的《羊城晚報》也發出了同樣的報道;第四天,《廣州日報》在頭版顯著位置以主題《祈福別墅7人被槍殺》,副題為《此為廣州迄今死亡人數最多的兇殺案警方全力偵察》,更全面披露了這一駭人聽聞的特大案件。作為省委機關報的《南方日報》像對所有敏感事件一樣,小心翼翼地對此保持沉默,但其旗下的《南方都市報》對此卻無法保持沉默。見廣州地區的幾家媒體均對此案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一向以搶獨家新聞著稱的都市報自然也坐不住了,報社編委會一連幾次為此事商量對策。最後,為了彌補這一重大遺憾,報社領導決定派記者魏東和女記者王均帶著司機軒慧駕駛採訪車前往案發現場採訪,企圖抓到有關猛料,但他們忙碌了一天無功而返。
案發的第四天,我在報社領導的指示下又一次趕往現場,希望能抓到一些有關新聞。此時案發現場已是冷冷清清,雖然附近的人們仍然佈滿驚疑不定的神情,但居住在祈福新村的人們早已恢復到正常的生活狀態。這時我聽說,有關受害者的遺體此時早已轉移到番禺殯儀館。我又隨著廣州地區媒體的幾名記者趕往前去。這兒雖然沒有荷槍實彈的警察守衛,但還是有威風凜凜的保安和三三兩兩的身著便衣的男子守衛在四周。後來,我設法打聽到,原來這一天,警方正在此對有關受害者的遺體進行屍檢。我趕緊把有關情況告訴了那位主管採訪工作的副主編,他馬上在電話裡頭再三叮囑我說:“一定要想法摸清有關情況,最好能偷拍到有關照片”但報社的攝影記者不敢輕易上前,而我又不是攝影記者,平時採訪一般是隨身攜帶那個自費的輕便小相機。這種無法調焦的“傻瓜”照相機,只能搶拍到三四米內的鏡頭,根本無法遠距離拍攝,更何況,廣州警方對此案一直採取嚴密封鎖,別說是有關現場,就是與此有關的任何訊息都不願透露。最後我只好雙手空空返回報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