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十九路軍戰記 > 第11部分

第11部分(第2/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到底是不是三國上古卷軸:龍裔記事本【五夏】摯友是你們小情侶的藉口老公喪盡天良,夫郎瘋癲入場救命!宿主又被主神拐跑了!斬神:CP林七夜?可我是男妹妹救世群英傳之大有可為全職之槍王榮耀進化遊戲Zero超高校學府破碎時空之瑪法大陸從搭上NBA末班車開始無限白帝我的召喚師生涯為何這般LOL:大司馬首徒,治癒全世界如懿傳如意歡心我的世界:無限紀元三世沉淪之傾世半妖有錢人可能是看上我了成神從地縛靈開始

十軍的部隊,以強行軍的方式,從太湖以南地區,沿著京杭公路,盡一切 可能的力量,朝向南京方向,深入追擊撤退的華軍。 同時上海派遣軍也同樣力主乘勝追擊,因為他們在上海激戰三個月,才 能勉強擊退中國守軍,“皇軍無敵”的神話因而為之動搖,所以他們急欲進 一步攻擊中國首都南京,以挽回他們的聲譽,更不能讓第十軍撿到戰果。所 以上海派遣軍也同樣的以追擊華軍以及掃蕩戰場為名,在太湖以北,沿著京 滬路朝向南京追擊。華中方面軍指揮官松井石根,同意上海派遣軍與第十軍 的進攻南京立場,因此設法動員一切的關係與方法,向東京進行遊說,要求 大本營立刻釋出進攻南京的作戰命令。 日本華中方面軍下轄的第十軍與上海派遣軍,以獨斷的軍事行動,越過 第265頁 制令線,在太湖的南北兩岸形成鉗形攻勢,朝向中國首都南京方向進軍,造 成了日軍大本營極大的震驚與困惑,因此參謀本部特派作戰課長河邊虎四 郎大佐,前往華中方面軍視察,以實際瞭解日軍作戰狀況,並且控制日軍不 得超越制令線作戰。日本自從九一八事變以來,前線的軍隊與大本營中的少 壯派軍人,事實上已經互通聲氣。許多作戰行動,都是由前線部隊發動,再 由軍部內的少壯派響應追認,最後政府不得不接受繼承的事實,而這次的進 攻中國首都南京作戰行動,整個過程也是同出一轍。果然河邊大佐在前線被 第十軍的將校所說服,帶著支援日軍立刻攻擊南京的立場,回到東京進行遊 說。 日本大本營在前線部隊的壓力及內部少壯派軍官響應之下,日參謀本部 的最高部門,開始改變立場,最後連日皇都被說服。在十一月二十四日的御 前會議中,先追認事實,撤銷對華中方面軍作戰地區的制令線,同意日軍已 經越過蘇嘉線作戰的現狀。日本軍部認為,如此可以增加對國民政府和談的 壓力。但是隨後在十一月二十八日,經過軍方帷幄上奏,大本營終於發出允 許日軍進攻南京的正式作戰命令,而日本政府方面當時竟然不知道這個命 令,首相近衛是看到報紙之後,才知道日軍已經開始擴大戰爭,進攻南京 了1。 日軍認為進攻南京是志在必得的“完勝”出擊,一站功成之後,中國必 定會屈服投降。日軍為了鄭重其事,特別由日皇釋出正式進攻南京的作戰詔 書,由大本營參謀次官多田駿親自攜帶命令,到達上海的華中方面軍司令 部,宣達進攻南京的詔書。攻擊南京正式的作戰日期,定為十二月一日,華 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將統帥上海派遣軍與第十軍,指揮六個半師團的 軍隊,沿著太湖的南北兩岸,以左右包抄的方式,直撲中國首都南京;並且 派遣部隊渡過長江,對南京進行遠端的包圍攻擊。 23。3 蔣介石力主防守南京 在中國方面,松滬會戰的規模與進展,根本超出了軍委會的掌控,蔣介 石几乎是動用所有可以開到前線的作戰力量,投入淞滬會戰,雖然在戰場 ___________ 1 當時日本是採取軍令系統獨立運作,所謂的“帷幄上奏”,是軍方單獨與日皇的會議,首 相以及政府首長,甚至不得出席。 第266頁 上,中國軍隊憑籍熱血與犧牲,創造出奇蹟般的持久作戰成果,但是由於過 度的投入這場大戰,而不可能有多餘的力量,做好縱深防禦的準備。十一月 五日,日軍在杭州灣登陸成功,華軍已無法阻擋更多的敵軍增援部隊,日軍 登陸之後以秋風掃落葉的速度,快速的合圍在上海作戰的中國部隊。 蔣介石沒有果斷作出立刻撤退的決定,反而要求在上海作戰的中國軍 隊,設法繼續堅守幾天,是由於九國公約會議已於十一月三日在布魯塞爾正 式召開,中國期望會議的結論,能讓國際強權介入仲裁日本與中國的戰爭。 但是各國在會議中先進行各種外交折衝,要到十日才發表結論。為了等待九 國公約會議在十一月十日的結論,華軍繼續苦撐到了十一月八日,此時後方 退卻路線已經面臨將被日軍截斷的危機,蔣介石才下令華軍撤退。但是這三 天的延誤,造成中國上海的守軍,幾乎要遭到日軍全面包抄的鉗形攻勢圍 殲,而有全軍覆沒的可能,幸好中國軍隊發揮絕地求生的本領,在千鈞一髮 中,以化整為零的方式,倉皇地撤出了部分的部隊,右翼軍沿滬杭線撤向蘇 嘉線,然後再轉吳興與杭州地區整編;而中央與左翼集團軍,則沿京滬線, 先退向蘇州與無錫。華軍主力雖然幸而沒有被日軍圍殲,但是已經是九死一 生,大部分重要的軍事裝備,幾乎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裊裊炊煙闖入夢境去遨遊含笑關山月珞瓔繽紛月河雪 by 玉隱[皇后傾國之暗殺天下 不離 著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