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的後記
創作本書的目的 兩年以前,尼莫在世界五百強公司的中國研發機構裡面幹一份非常清閒的工作,於是終日在文學網站和論壇裡面流連,消磨時間,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看到一篇文章,說中國在二戰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並且根本沒有獨自戰勝日本的可能性,於是就寫了篇三萬字左右的文章,對這個問題進行論證,因為尼莫認為中國完全有能力、有機會戰勝日本。 後來,在起點、幻劍、鐵血等網站看到了大量的軍事歷史小說,其中大部分題材都是抗戰,寫手們透過作品把自己設想的可能性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並且得到了很多讀者的共鳴,尼莫隨即萌生了創作一本書的念頭。查閱了大量的史料之後,尼莫決定從十九路軍這支幾乎完全被湮沒在歷史中的、特立獨行的軍隊入手,演繹一段被架空的歷史,讓戰爭和世界局勢的發展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進行,於是就有了《十九路軍戰記》這本書。 蔣百里是知名的戰略家,國民政府的整個對日作戰前期規劃就是出自他的手筆,可惜從來沒有直接指揮軍隊的機會;孫立人出身美國西點軍校,又在歐洲考察了幾年軍事,回國之後就在軍界嶄露頭角,顯示出在戰術和練兵上的過人之處,並在緬甸和內戰初期的戰場上有不俗的表現。尼莫將這兩個人糅合在一起,就變成了孫百里,為了淡化他的背景,只能用含糊其辭的方式把家庭、籍貫等等一筆帶過,這就是突兀展現在大家面前的主人公真實原型。 創作本書的過程 創作是個非常艱苦的過程!《戰記》開始上傳一個月之後,尼莫就體會到箇中艱辛——點選、收藏、推薦、排行榜,每樣東西都牽動著寫手的心臟,使其激動不已、懊喪莫名、大悲大喜。好在尼莫當時根本不知道收藏每月增加多少算撲街,多少算優秀,才沒有被緩慢增長的收藏所嚇倒,一點點往前寫。然而,由於工作太忙(悠閒的工作已經辭掉了),基本都是夜晚碼字、上傳,幾乎連給書評加精的時間都沒有,有時候寫著寫著就睡著了,很多時候想放棄掉,但是想想那些一路跟著看過來的書友,總不能不上不下地掛著,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 《戰記》是以第二十九名的成績離開新書榜的,當時沒感覺有什麼不妥,現在才知道,這種情況幾乎百分之八十以上要仆街的!然而,繼續更新了一個月之後,排名從四百名一直爬升到五十幾名,而且是在沒有一次推薦的情況下,確實令人感到高興,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恐怕是大部分寫手沒有一如既往地更新,過早放棄,從而使尼莫有了上升的機會。回過頭來一看,才發現與《戰記》在新書榜同期、排名靠前的書不是太監了,就是更新很慢,也明白了網路文學的生存關鍵——堅持不懈地更新! 創作的過程也是個學習的過程,而書友中肯的評論和毫不留情的指摘,使尼莫的學到了很多知識。在動筆之前,尼莫充其量只能算個軍事愛好者,而且是個半吊子的,書寫完之後,基本上能以專家自詡了,再加上書友的支援、VIP的收入,收穫頗豐。 不盡人意的結局 《戰記》的結尾非常倉促、非常理想化,也不合情理,相信大部分書友都不太滿意,但是如果按照目前的形勢發展下去,必然與德國之間展開慘烈無比的戰鬥,這是尼莫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用了春秋筆法,快刀亂斬,馬上收尾。 二戰的爆發實際上是一戰的延續,一戰的戰勝國英、法、美等國完全不顧德國人民的死活,把沉重的負擔加到他們身上,使整個德意志民族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而戰勝國控制下的國際金融體系和國際秩序,也堵死了德國透過和平手段發展的道路,從而為自己釀下了一杯苦酒。 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獨裁統治的野蠻程度比希特勒有過之而無不及,對鄰國領土的野心也遠遠超過德國。德國的抗爭還可以說是為了掙脫英美法等國為其套上的沉重枷鎖,蘇聯則是單純地想擴張領土,在這一點上蘇聯與沙皇俄國是一脈相承的,可能是俄羅斯民族的固有侵略慾望造成的,因此,無論其遭受多大的苦難,都不值得同情。 蘇聯和美國都先後支援過中國的抗戰,但是都是為了拖住日本,並不是出於對中國的同情,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國政府不但幫助國民政府整編軍隊、制訂國防計劃,並且在抗戰的頭兩年時間內出售了大量的武器彈藥,佔國軍實際消耗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如果沒有這些,中國早就被日本打垮了,恰恰是在這個時候,西方列強和蘇聯都保持著觀望的態度(蘇聯的軍售只維持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停止了),並且限制向中國出口武器裝備。 二戰的參戰國家當中,只有中國和德國兩個大國真正是為了自己生存在戰鬥,所以才是真正值得同情的,隔岸觀火的美英法、居心叵測的蘇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