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3/4 頁)
2個月軍餉,立三等功的,為正常退役金的0。3倍,二等功的為正常退役金的0。5倍,一等功的為正常退役金的1倍,如此鼓勵大家在訓練、作戰。
對於因公致殘,或者戰死的,也將在加上一等係數,得出相應撫卹金。
對所有退役軍官,由合川農校的老師培訓3個月的農業知識,以作為現代農業骨幹,逐步迴歸社會。
一般士兵在入伍後,3個月進行考核,有4次考核機會,若是不過關,則發放路費退役或者進入工程兵。
三等兵服務年限為3年,二等兵服務年限為4年,1等兵班長服務年限為5年,排長服務年限為6年,連長服務在30歲,團長在40歲,旅長在50歲作為退役年限。
對於那些經常違紀,或者犯過錯的,則是按照一定係數進行剋扣,剋扣後最低發放標準不低於兩級水平,也就是連長只要不是造反叛變,其退役金不得低於班長水平。
對那些立功人員,或者在戰爭中受傷人員,由退役辦統一進行培訓,以提高其個人能力,或者尋找適當的轉業安排。
對斷腿斷手受傷人員,由各地退役辦進行統一協調安排,如安排到絲綢廠、紡織廠裡面。
對能夠識文斷字的,安排到農村擔任什麼保長甲長,或者當地警察部隊裡面。
但是讓人感到不解的,就是僧多粥少,50多個縣,1千多個立功人員,受傷人員,安置起來竟然非常困難,這讓楊興不由得對當地社會環境進行仔細研究。
研究發現認為,看來還是應該加大對
但是即使如此,很多士兵也不願意回家,大家認為,當兵吃糧,當兵挺威風,雖然在比武中被裁減下來,但還是想繼續呆在部隊裡面。
由於穿越的原因,知道在重慶,南充等地區有大量礦產,為了發展經濟,正愁沒有人幫忙開礦呢?何不將這些人直接安置在礦場。
這幾年經驗表明,這個公路,不但經濟效益奇大,而且建設成本非常之低,很多路段,都是在過去驛道基礎上改建擴建而來,那麼大規模建設公路,為何不建設相應的公路兵團呢?
還有水電站,要知道西南水利非常發達,水資源佔全國一半以上,現在重慶僅僅銅元局裡面有兩臺柴油發電機,何不建設大量的水電站?
。
如此說來,完全沒有必要裁減掉這幫弟兄啊。
當即,在總結大會上,楊興當即召集鎮撫府主要官員,召集各部團長以上軍官,將自己想法說出。
由於戰爭基本結束,沒有必要保有這麼多軍隊,所以裁軍是一定的。
由於川東經濟,不能養活如此多的弟兄,所以裁軍,是一定的。
為了保證裁減工作順利進行,成立一個裁軍辦公室,直屬軍部,由高階參議但懋辛擔任主任委員。
設立一個退役辦,直屬鎮撫府,由高階參議喬毅夫擔任主任委員。
在各個縣,各個府,建立起相應的退役辦,由當地專員,縣長與警察局長擔任,以主管戰死戰傷與退役軍人的管理。
對其他人員,
而這8個工程兵團,分別進行公路建設、工廠建設、礦山建設等地方建設。
在5年後,這些工程兵團將逐步轉化為鎮撫府下屬公司。
而士兵們在工程兵團裡面,將根據各工程兵團當年取得效益,獲得相應的餉金,在工程兵團中,各士兵們在30歲的時候可以選擇退役,在60歲的時候,全部退役,退役金按照年限約為正規軍的一半。
楊庶堪等文官人員一聽,感覺長舒一口氣,如此護**保留的軍隊數量將銳減,如此軍費開支將保持在合理水平上。更為重要的,裁減下來近萬人,可以修公路,開礦山,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建設方面所面臨的人力短缺問題。
而軍方認為,組建工程兵團,如此為兄弟們找到一條活路,大家不再淪落異鄉,至少有口飯吃,且還有體面的收入,如此也對得起同甘共苦的兄弟。
十天後,各部展開全面軍事素質競賽,那些競賽失敗計程車兵一個個哭喪著臉,因為聽說被賽選下來的,都即將被迫退役,或者轉入即將成立的工程兵。
對工程兵是一個什麼樣的兵種,一個個眾說紛紜,但是不論如何,不像呆在正規部隊裡面,當兵吃糧來得快樂。
而在大家正在議論紛紛的時候,楊興正在對500餘名退役的工程兵排級以上軍官進行培訓,告訴大家工程兵是幹什麼的,將來發展思路是如何?
楊興講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