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第3/4 頁)
張瀾一聽,大喜,要知道,作為舊知識分子,對過去那些讀四書五經的秀才舉人,他還是蠻同情的。
在統一意見後,由張瀾親自組織,中國人民黨黨校在四川成都正式開學。為了培養實用性人才,中國人民黨黨校主要招收各地黨員幹部骨幹與知識較高人才。
楊興親自組織一干教員翻譯美國、德國的管理教材,翻譯美國、德國行政管理方法文獻,親自組織中國人民黨黨綱編寫工作。
對所有教材,楊興組織進行會審,並且要求有關教員每2年對所有教材進行一個重新稽核過程。
如此,經過多月籌建,1918年12月,中國人民黨黨政學校在四川成都建立,該學校主要培養各地政府官員、中國人民黨在各地主委副主委主要幹事的執政理念,執政方法。
為了體現對黨政學校的重視,楊興親任校長,教育廳長王綸任副校長,以組織黨校日常工作。
所有黨政學校教材由楊興統一審閱,教師由楊興統一選擇,每週會到黨校進行一次演講,以保證對黨校絕對控制。
楊興下令,各縣縣令,地區專員,各地主委副主委必須到黨政學校進行為期半年到1年的培訓,以提高這些人對黨的忠誠度,以培養這些人治理能力。
更為重要的,這些學員每週除了參加3天學習外,都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深入到各基層企業、農村,調查研究,並且完成調研報告。
考慮到黨校的重要性,中國人民黨黨校由張瀾親任校長,楊興兼任副校長,每一個月,張瀾與楊興都會與學員一道參加學習座談,探討發現問題,以及改善方式。
經過張瀾與楊興的努力,中國人民黨黨校得以建立,中國人民黨黨校學員與四川陸軍大學學員一樣,逐步成為中國行政管理的主要力量。
在黨校建立後,楊興主要精力由巡視各地,指導實業逐步轉變為對經濟人才、行政人才的培養。
第256章 組建伐木大隊
在1918年8月—9月,德軍再損失15萬人、大炮2000餘門及機槍13000餘挺。不斷傳來的軍事失敗的訊息使德國國內的矛盾加劇。
9月,興登堡建議在德國議會提出要“結束戰爭”。但德軍的最高統帥部卻仍死心不息,意圖用剩餘的海軍艦隻與英國海軍進行最後決戰。結果德國水兵因不願送死,在基爾港發生起義,並迅速蔓延到整個海軍及全國。
11月9日,德國首都柏林亦發生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佈退位,並逃至荷蘭,德國社會人民黨組成臨時政府,宣佈成立魏瑪共和國。
11月11日,《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簽訂,德國投降。
歷時4年零3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
聽到德國戰敗的訊息,川人一片沸騰,認為中國畢竟也向德國,向同盟國宣過戰,段祺瑞向歐洲協約國派出幾十萬勞工,有力支援了協約國,如此定能收回那些被帝國主義搶奪的權益。
但楊興確沒有時間這樣想,楊興知道,在十月革命之後,在巴黎和會中國權益不能保全之後,中國將更加動盪。
這天,張瀾、張森楷、鄧孝可、王綸等人湊在一起,不約而同的來到督軍府,找楊興議事。
雖然修了68公里的北川運煤專用鐵路,但那畢竟是杯水車薪,要知道他們在數年就向四川民眾承諾,川省自建川漢鐵路,現在省內局勢已經穩定,所以一合計,一合計,決定來找楊興修建川漢鐵路。
再加上透過土地改革、鹽業改革、鴉片漸禁、菸草專賣,打擊黑幫、土匪,重新丈量土地,如此不但繳獲了價值4千萬大洋的物資,每年財政收入增加到4千5百萬大洋,而且還獲得川人讚譽,獲得巨大好名聲。
在這中間,楊興將主要資源投入到公路建設、河道疏通,水庫建設,水電站建設,鋼鐵廠建設,將資金投入到銀行業、教育行業,即便如此,從過去那些幫派處繳獲的金錢、物資實在太多,政府財政收入增加太多,再加上加入護法軍政府後,停止向北京北洋政府繳納賦稅,辛丑賠款,停止向鄰近各省支付協餉(如雲南、甘肅、新疆),即便如此,今年政府庫存白銀還有兩千餘萬兩(辛亥革命的時候,川省藩庫有白銀8百萬兩。這次打擊黑幫團伙,繳獲了4千多萬大洋。)。
大家對視一眼,感到今年過得非常充實,期間雖然頗為膽顫心驚的,在土地改革過程中,在反黑運動中,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大家無不捏把汗,無不認為楊興幹得過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