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第2/4 頁)
才能。
另外,MZD這句話說得很中肯,如果不是戴笠飛機失事死掉了,GCD統一中國至少要延後十年。
這麼說,一個領導人,讓人熟悉的不應該是其軍事才能,雖然軍事才能可能讓在諸侯紛爭中取得成功,就像歷史上**S與MZD樣,但最後讓其坐穩江山的,還是政治才能。
**S失敗,不是其軍事失敗,而主要是政治上失敗,如此在北伐成功到全國解放這段時間,幾經沉浮,但是根本無力打破在國民黨內部競爭格局。
在抗戰前,由於汪精衛的存在,如此形成**S主軍汪精衛主政恐怖平衡格局,這種格局,即使是在中原大戰勝利後也沒有改變過。
在汪精衛投降日本後,國民黨政治領導方面出現空虛,雖然**S堅持抗戰,但是無人填補汪精衛所遺留下來的政治真空,到最後,GCD趁虛而入,在聯合人民黨派後,到抗戰結束前,已經完全佔領了政治這片空間。
以及於在抗戰後期,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基本喪失了在政治方面的發言權,而被打成了軍事獨裁者,政治反動者。
所以,毫無疑問,**S失敗,主要是政治的失敗,是**S如中國傳統統治者一樣,完全依靠軍事手段,而在政治方面無所作為。
想到這一層後,作為穿越者,當即意識到自己的幼稚,當即將創辦黨校的想法想法告訴了張瀾等人,並且聲言,若無以堅持和諧思想為主的廣大黨員幹部,革命不可能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會長久。
看到楊興如此堅持,張瀾等人感到不解,充滿疑惑道:徵東,在國外只有軍事院校,但很少聽到什麼黨校啊?
感到心急如焚,長吸一口氣,說道:張老,為什麼袁世凱能夠稱帝,為什麼張勳能夠復辟,為什麼這幾年軍閥混戰,連年不斷?為什麼革命成功後,在一些地方民眾驅逐革命者,反而歡迎過去那種封建官僚?
王綸笑道:督軍,我們不是說是革命力量薄弱嗎?
張瀾搖搖頭道:不對啊,如果說革命力量薄弱,那就不能解釋為何老百姓驅逐那些革命者啊?
突然面色顯得頗為凝重,看著楊興道:難道是人才,但我們全國有太多人才了啊。
楊興站起來,看著外面天空,笑道:張老,是人才。雖然我們國內有太多太多人才,但是這些人才與現代企業明顯不適應,過去很多人只是讀四書五經,子曰詩云,在冶煉情操方面,有作用,但是在治理國家方面,益處不大。而那些所謂的革命者,一個個在國外誑了一圈,感到新鮮,根本沒有認真研究國內外環境差異,人文差異,根本沒有什麼行政經驗,所以,在我國知識分子是有,但是能夠治理地方,使人民富庶起來,懂經濟,懂民主的知識分子不多。
張瀾聽後,也站起來,摸著長長鬍須,良久吐出一口氣道:徵東啊,我也早看出國內行政人才匱乏,但是一直苦無良策。現在還好,我們在重慶,有數年建設經驗,對你這個意見,開辦中國人民黨黨校,我是舉雙手贊同的。否則,就像你過去所說那樣,過去統治地方的,是當地鄉紳。現在呢,鄉紳勢力也蠻大,我們要透過開辦黨校,培養我們黨行政人才,如此做到,控制一方,富庶一方,鄉親們滿意一方。
看到這裡,楊興再次陷入沉思,良久說道:張老,我們地方政府已經建立,但是在農村大多數鄉長、村長、隊長等人多為鄉紳擔任,他們對外面世界一無所知,很多人治理地方還是按照老辦法。在各地,我們黨員素質參差不齊啊,因此,我們在黨校開辦後,在每個縣還要辦一個黨員學習班,在入黨之前,都需進行一個月的系統學習,在入黨後,每年進行2天的培訓啊。
聽到這裡,張瀾笑道:徵東,如此就是你所說的訓政嗎?
楊興笑道:是啊,張老,我們黨員幹部素質還跟不上,那怎麼辦,我們只有透過培訓來落實啊,來提高他們的能力啊。
張瀾建議道:徵東啊,在革命後,過去那些讀四書五經的傳統文人已經失去用武之地,雖然他們思想保守,但畢竟道德水平較高,以及學習淵博啊。你看這樣可以不,對這些進士、舉人、秀才,是否可以進一步深造?
楊興大喜道:張老,當然可以。我看中國傳統東西,有的還是有用的。但是過去四書五經,很難用於治國平天下,他們這些人學識雖然淵博,但是真正治理一方,還是問題頗多。你看這樣可以不,張老,在黨校中建一個特別班,這些秀才舉人進士,都可以到黨校學習,學習合格,思想考核合格後,陸續委任地方職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