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第2/4 頁)
戰爭;再加上考慮到從重慶到荊州前線不但相距千里;而且沿途崇山峻嶺;公路未通;不利於兩軍久戰;急令蔡濟民、王瓚緒等人率領國民革命軍退回宜昌、恩施等地區固守
看到國民革命軍主動退出戰場;剛剛搶得湖北大部的吳佩孚也害怕與國民革命軍爆發全面戰爭;下令直系各部在宜昌境外停止運動。
如此這次援鄂戰爭;以直系大獲全省而告終。(歷史上;在這次援鄂戰爭中;川湘兩省都派出了軍隊前往支援鄂省;趙恆錫如本書描寫那樣遭遇失敗外;1921年8月17號;劉湘就任援鄂軍總司令;但懋辛為副司令兼第二路總指揮;唐式遵為第一路總指揮;潘正道為鄂西總司令;令川軍沿長江進攻湖北。
9月3日川軍佔領宜昌對岸之葛道山;川、鄂軍在宜昌激戰;11日鄂、直軍擊敗圍攻宜昌之川軍。
12日川軍第二次進攻宜昌;再敗鄂軍;但未克;吳佩孚向川軍商和被拒;13日親率援軍到宜昌督戰;22日解宜川之圍。
11月下旬;劉湘又調集大軍三路攻鄂;吳佩孚恐奉軍南下和南軍北進;遂與劉湘議和。12月21日;長江上游總司令孫傳芳與劉湘代表議定了川鄂媾和約十七條。
在歷史上;剛剛驅逐滇軍取得**地位的川軍;竟然迫使如日中天的直系;吳佩孚媾和;竟然在川鄂媾和條約中佔盡便宜;這不能不令人感嘆不已)
看到湘軍慘敗;川軍退出荊州前線後;吳佩孚也感嘆;援鄂之役;其作戰之艱危遠過於聲討安福系。
在這年11月;楊興剛剛趕到重慶;接到吳佩孚電文;希望派代表到重慶一晤;以解決南北爭端。
楊興大驚;拿著電文茫然不知所措。
趙渭賓勸楊興道:總司令;如今直系在南方控制鄂省;但在北方;連年大旱;聽說還餓死了幾百萬人呢?在這種狀況下;直奉之間矛盾日益明顯;很有可能於近期爆發戰爭;因此吳佩孚希望與總司令一晤;以穩定南方局勢。
楊興點頭不已;不由得陷入一片沉思。
上文講了在皖直戰爭中;直系認為奉系在戰爭中沒有出力;在戰爭後竟然大肆搶劫戰利品;如此本來就不滿。
在隨後;雙方在地盤問題上;多次發生激烈衝突;後來在四巨頭會議中得到諒解;奉系取得察哈爾、綏遠、熱河三新特區;直系取得安徽、江蘇、河南、陝西四個省的控制。
但在1921年;整個局勢再變得撲朔迷離起來;本來靳雲鵬是親奉疏直的;奉系對靳應該好些。但靳在一些問題的處理上;難免考慮直系的一些要求;或者說;也要顧及到直奉雙方的實力均衡;這也使張作霖不滿。
更使張作霖最不滿意的是;靳雲鵬竟然任命吳佩孚為兩湖巡閱使;任命楊興為西南巡閱使;把張作霖最看不起的吳佩孚這個小師長、楊興這個革命黨人一下子提到和張某人平起平坐的位置上;這讓綠林出身的張作霖實在咽不下這口氣。
而在這個時候;徐世昌與靳雲鵬幾乎不能共事;要知道;張作霖能夠有今天地位;可以說是徐世昌一手提拔而來的。
於是;徐世昌、張作霖與舊交通系勾結;利用掌握中國財政金融的特殊有利地位;掀起了一次倒閣風波。
先是鉅額軍餉;差點將勒雲鵬政府拖垮。那時北方各省軍閥大肆擴軍;由於連年混戰;地方官吏;軍費積欠達個月之久;各省軍閥紛紛電催軍餉。
其次;就是小日本在背後搗亂。日本為了獨佔中國;以為華盛頓九國會議中獲得先機;日本浪人在社會各界大肆宣傳五國將共管中國;如此更造成中國政局、金融的混亂。
最後;就是北方大旱;餓死了很多人。
在這個時候;舊交通系的中堅分子葉恭綽秘密潛到瀋陽。他向張作霖獻策;如果想要控制北京政府;首先要控制中央財政;透過張作霖提用東三省公款400萬借予交通銀行;按月利息一分二厘;定期半年收回;以此控制中央財政的秘密協議。
在這之後;張作霖於12月12日趕赴天津;與靳雲鵬聯名邀請曹錕來天津開會;商討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但曹錕聽信吳佩孚的勸告;不要過問北京政府的事;要沉下心來好好練兵;就託病沒有到天津去。
在完成密謀後;張作霖於12月14日到了北京。( )
第332章 推倒賣國政府
在完成密謀後;張作霖於12月14日到了北京。
張作霖表面上宣稱軍人不幹政;不過問內閣問題。但是;張作霖在會見徐世昌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