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第3/4 頁)
,因為利潤太豐厚了,投入不大,賺錢很多,更能借機擴大公司的影響力,某些公司的原有產業也同步上揚。這五家公司中,其中一家本來是地產公司,而且是純粹做地產的,公司規模並不是很大,但是鋪面鋪得很開,在北美許多地方都有業務,非常重視“仙女提供的機會”,這幾年的總利潤將近600億美元,甚至遠遠高於原產業的收入,歷史性的被評為“北美最佳公司之一”。四年多來,一些公司的銷售量逐年上升,一些公司升了又降,一些公司幾乎連年下滑,這讓仙女有些不高興,也有心藉此抖一抖自己的威風,有心撤消幾個合作伙伴,或者直接降低產品供應,將一些技術力量向一些公司轉移仙女的小動作,立即在市場上引起了反應,對手們紛紛加大了市場的開發力度,同時一些合作伙伴開始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根據諮詢部蒐集的資料顯示,北美的一些主要競爭對手加大了20%的開發力量,而日本企業則增加了四分之一以上;另一方面,多家合作伙伴公開對仙女提出了批評,甚至揚言要付諸法律訴訟!仙女並不在乎對方的意見,首先減少了北美市場的供貨量,對各個合作伙伴進行前景評估,並按照合約明確地對其中的10家合作伙伴提出了硬性要求,接著對剩下的17家公司進行了多方面的加強,穩固已經佔有的市場,或者伺機再次擴大。
實際上,仙女是有賺無賠的,自從進入了北美市場,她就沒有真正投入過一分錢,做的也是“無本買賣”,運費都算在了利潤裡面,生產成本也都由合作伙伴賺回來了,前兩年還只是把成本回收,把大部分利潤作了市場投資,後來則是漸漸加大了回收力度,實現了最初的目的。實際上,受害最嚴重的是北美市場的各與會者,雖然說仙女的資金緊張,但這只是他們一家的說辭,她的資產太龐大了,那些銀行貸款也只有他們會放在心上;再說了,這年頭哪家公司不是債務纏身,何況她的各個子公司又都擁有相當數量的流動資金,整個集團的負債率非常低,沒有一個對手認為這點兒貸款會束縛她的手腳,並且作為一家大財團,尤其是作為一家獨資大財團,她可以輕而易舉的集中足夠多的資金突出某一個方向,任何一個對手都不願意直接面對她,甚至有人戲言全世界的幾大系巨頭聯手,也不一定能夠擊敗她!
而對國際公司們來說,還有一個原因是不容忽視的,仙女本質上還不是一個國際性公司,基本上是一家“本土”公司。她在中國國內基礎的雄厚程度,是任何一家或者多家公司都不能相對抗的,甚至有人說已經被“固化”了;同時,也沒有人敢輕視她在印度的影響,印度人幾乎已經把她當做本土公司了,即使印度本地的公司,也不敢輕視仙女的某種影響,任何一家國際公司在印度與仙女展開競爭都不得不斟酌再三。可以這麼說,根植中國和印度的仙女,幾乎確立了其市場競爭中的不敗地位,或許,大家只能寄希望她的“自釀苦果”了,也只有在北美或者歐洲等國際市場上打殺她的威風了!事實上,國際公司也只能這麼做,而且已經在這麼做了,這要從兩方面說起,首先,仙女在北美缺乏市場基礎,即使是現在,這些奇形怪狀的合作伙伴也比不上國際公司多年來培植的勢力,她的發展已經遇到了瓶頸,至少已經不能大肆擴張了。第二,經過幾年的發展,原本技術不相上下的日本同行,如今更是不相上下,而那些歐美同行,尤其是直接的競爭對手,在技術也趕了上來,幾乎已經並駕齊驅,技術上的優勢漸漸消失,只能依賴合作伙伴的市場努力了,這正是仙女的市場份額下降的主要原因,更是她不得不面對的重要問題。實際上,8%的市場佔有率,並不符合仙女總部的規劃要求,他們原本設想的市場份額在10%以上,甚至15%以上,雖然一家公司佔有這麼大的市場似乎不太現實,但是仙女不同,她擁有了世界相當部分的市場原資產,如果不能堅持相應的份額,“至少不算成功”。但是,雖然她在北美市場的擴張勢頭受到了遏制,甚至是略有下降,但不管是仙女總部,還是社會各界,無不認為她已經在北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認為她又在北美創造了“奇蹟”,創造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攪亂常規,開拓局面的神話!41年的銷售量達到了創紀錄的5200億美元,42年更是達到了7500個億,以後也都基本維持在這個水平上,平均每個主項達到了1700億美元,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
有人曾經這麼說過,仙女在北美“人無一人,地無一分”,仙女在北美是完全空白的。這話一點兒都不錯,經濟危機以前,在巨大的北美市場裡,仙女不過擁有數百億美元的銷售量,年利潤最高時也不過120個億,這幾乎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