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第1/4 頁)
了大批人員,對手們還是不敢放鬆,“至少還有一半的談判小組在折磨著同行們的神經”。到了11月初,至少還有40%左右的談判在繼續進行,據說不少公司已經表達了初步的意圖,過了6日之後,這些談判明顯加快,大批的談判人員開始返回原單位,大批的談判人員被重新編組,更多的談判隊伍增強了實力。據統計,到了11日時,還有45家公司正在與仙女作進一步的談判,其中有7家已經在討論合作的具體細節。根據個別公司的內部人員透露,公司“很有可能達成協議”果然,11月24日,也就是派遣談判代表的40天之後,仙女總部再次宣佈了“北美市場合作公告”。
總共有38家公司與仙女簽訂了合作協議,包括4家歐洲公司和3家日本公司,剩下的31家公司總部全部在北美,其中6家在加拿大,5家在墨西哥,其餘的都是美國公司。這些合作伙伴有些是從來沒有涉足過這些行業的局外公司,也有一些專業公司,甚至還有一些實力強勁的國際公司;有僅僅簽訂一種產品銷售合同的,也有簽訂兩種以上產品銷售合同的,簽訂全部產品的銷售合同公司佔了大部分。而作為交換,仙女向這些公司提供了部分技術和市場,據統計,她一共向14家公司簽訂過支援其進入中國市場或者印度市場的書面協議,其中涉嫌違約的就多達10家以上,雖然責任好像也“並不在仙女身上”。“38份協議”,這在全球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雖然相對於龐大的談判陣容,僅僅只有10%多一點,似乎給人一種雷聲大,雨點兒小的感覺,但即使如此,也“夠多了”,要知道,仙女可是足足派出了360個談判小組的,38家公司,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相比於她先前的“地無一分,梁無一根”的狀況,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而且這些合作伙伴無不是在市場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公司,“即使只有一半的公司出一半的力”,也足以讓仙女受益匪淺!幾乎是輕易而舉的,仙女已經成為北美市場的一股強勁的勢力。
面對仙女的後聲奪人,最緊張的是日本同行,仙女或許沒有基礎,但是其“唬人”的光頭足以讓她搶佔大批的市場,而這些市場肯定會有他們辛苦爭下來的一部分;仙女的到來,肯定會增加他們的市場競爭壓力,至少在北美市場上增加了一個不遜於他們的產品,但是他們也只能無奈的接受這個現實,從此以後,他們的市場銷售戰略中不得不加上對仙女的競爭!同樣的,北美的一些大公司也不好受,原本就受到日本同行的擠壓,而今又受到中國公司的衝擊,市場份額必將進一步縮小,其痛苦不足為外人道也!仙女的進入北美,使得錯亂的北美市場更加複雜,各大公司紛紛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北美市場上,全球幾乎所有的大公司開始混戰,尤以日本、北美和歐洲的公司最為活躍,這使得北美市場立刻成為經濟危機後最活躍的市場。這些大公司互有攻守,要麼聯合起來,要麼單獨廝殺,而目的,就是賺取北美的每一分利潤。自然的,仙女也投入了重要精力,至少擴大了生產,大規模的增加了貨物出口量,她的產品主要是在國內進行生產,再運到美國銷售,就在一系列協議簽訂之後,即12月初,提前發出的第一批產品已經運抵美國西海岸,從此之後,每月都有大量的資金匯回國內,幾乎每天都有大批的各類產品透過輪船或者飛機運往北美,在合作伙伴的協作下在各地銷售。為此,她還首次在北美設立了幾個像模像樣的辦事處,人員配備的也很充分,各種各樣的專業人員都有,他們負責公司產品的銷售與協調,也負責一些技術支援,而為了管理,這些工作人員全部隸屬於總部管理,雖然是從各個子公司借調過來的。
根據初步的統計,仙女在北美市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年的銷售量就比歷史上任何季度的都要高,當然利潤也很不錯。北美市場也非常歡迎仙女的產品,大量的貨物被吸納進去,幾乎所有的合作伙伴都收穫頗豐,讓許多從來沒有從事過這些行業的公司也嚐到了甜頭,利潤太豐收了,促使他們不斷的催促仙女加大發貨量!根據子公司上傳的數字顯示,41年1月份的發貨量是上個月的兩倍,2月份變成了三倍,到了3月份,已經增加到4倍,即使到了4月份,發貨量還在加大,到了6月份時,的發貨量已經達到了6個月前的6倍,這使得國內工廠的開工率大大提高,不少公司的生產力已經達不到要求,不得不擴大生產規模,或者從其他公司抽調產品,不僅降低了庫存水平,甚至不得不考慮放棄一些國內市場,讓利給國內同行,只是這些建議沒有被透過而已。據統計,整個41年全年,是其歷史最高年份銷售量的15倍,各類產品,尤其是老三大系產品,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