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乙、任務
1.華中蔣軍,以主力多方牽制二野,阻止其東進,但不與其作真面目的作戰。
2.徐州蔣軍應以一個綏靖區守備徐州既設工事;以一個綏靖區擔任徐、蚌間護路,並不斷對鐵路兩側進行掃蕩,確保津浦路的安全;另以一個綏靖區為總預備隊。
3.徐州前進指揮部指揮四個兵團,以迅速奇襲之戰法包圍三野之一部而殲滅之,進而擊破其主力,一舉收復泰安、濟南。置攻擊重點於左側方(約三個兵團)。
丙、指導要領
1.對華中方面:如二野繞道東進,應適時選擇捷徑,迎頭痛擊,將其阻止於平漢路以西地區;如二野已越平漢路東進,威脅徐州,則應日夜尾追之,協同徐州蔣軍,將二野包圍于徐州以西地區而擊破之。
2.對徐州方面:如已在袞州、濟寧、大汶口間捕捉三野之一部,應迅速包圍殲滅,不可曠日持久,與之對峙,坐失良機。如對方避免決戰,第一步應將之壓迫於東平、大汶口以北及泗水以東地區,不再深入。第二步作戰計劃即實行“釣魚”戰法(即以一個最堅強的軍選擇一最適宜堅守的據點,留足糧彈,獨立固守,主力驟然撤退,誘惑三野來攻受挫後,再由外線包圍擊破之)。如在蔣軍攻擊期間二野已東進威脅徐州,即以有力之一部依據韓、棗既設陣地及東平湖、南陽湖間的運河沿岸佔領狙擊陣地,阻止三野南下及西進,以主力回師協同華中蔣軍將二野包圍于徐州以西地區擊滅之。如二 野企圖透過微山湖向濟寧、兗州增援,威脅蔣方攻擊軍側背(判斷此公算較大,但也可能向別的方向),攻擊軍應依據東平湖、南陽湖間之運河沿岸阻擊二野並迅速擊破三野之一部,再回師擊破二野。如二、三野匯合東西夾攻徐州,攻擊軍右翼兵團以內線作戰轉運于徐州,加強徐州防務,右翼各兵團即協同華中蔣軍擊破二野後,再集中主力擊破三野。
3.蔣方攻擊軍各兵團及各軍間接連部應特別注意加強兵力,以免解放軍乘隙鑽入。左右各兵團應特別注意遠距離搜尋警戒及側背掩護。
我的這一計劃擬定後,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及其參謀長李樹正原則上同意對解放軍採取主動攻擊,但他們認為我使用的兵力過多,使總部控制部隊太少,怕徐州出意外,對馮治安部守徐州不放心。經過雙方激烈的爭論,最後劉峙勉強同意,並決定以十三兵團守備徐州,調出馮治安的三綏靖區部隊參加攻擊。計劃決定後,劉峙即令十三兵團的一部強迫接替馮治安部徐州的防務,立即引起馮部的懷疑和不滿。
這個計劃經過我親自攜往南京國防部及與北平蔣介石(這時蔣介石在北平親自指揮東北的反人民作戰)往返磋商,經一週以後(大約是10月7日)始決定,並得到華中白崇禧的同意;同時又在徐州召集兵團司令以上各將領會商後,準備10月15日開始行動。
15日清早,我正上車出發到前方指揮時,忽然蔣介石從南京來,要我不要執行這一計劃,在飛機場等他一同到東北去。於是這個作戰計劃由於東北人民解放軍發動聲勢浩大的遼瀋戰役,打亂了蔣軍的陰謀而未實施。
徐州蔣軍此後21天(至11月6日)一直停止於原來狀態未動。
二、所謂“徐蚌會戰計劃”
1948年10日下半月這一期間,蔣介石本人坐鎮北平,指揮東北蔣軍作垂死的掙扎。這時,徐州附近蔣軍已整補完畢,停止於柳河、商丘、徐州、海州、嶧縣、臨城、賈汪及宿縣間隴海路兩側地區。明知解放軍一旦發動攻勢,即束手無策。
打乎?守乎?退乎?議論紛紛,毫無決策。而華中白崇禧在這期間曾為配合徐州蔣軍對三野的攻擊(如前說未實施)向豫西發動一次“掃蕩”,又完全撲空。
及10月30日,蔣介石見東北廖耀湘兵團已完蛋,瀋陽已甚混亂,危在旦夕,即慌忙飛返南京,擬了一個“徐蚌會戰計劃”。我回憶其主要內容如下:(一)方針蔣軍以集中兵力於蚌埠附近,擊破解放軍攻勢,完成“戡亂建國”之目的,著將徐州“剿總”所屬各兵團及綏靖區各部隊主力移至淮河南岸蚌埠東西地區(包括臨淮關、懷遠、風臺間地區),佔領陣地,以攻勢防禦擊退對方之攻擊,相機轉為攻勢,予以殲滅。
(二)任務及行動
1.以某兵團之一部守備徐州、賈汪,掩護主力轉移。
2.各部隊行動:(1)新安鎮附近之第七兵團經五河、臨淮關附近轉進。(2)徐州附近之十三兵團、第三綏靖區經褚蘭、固鎮向蚌埠轉進。(3)徐州以西黃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