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2/4 頁)
反對那些想用核武器來解決當代基本矛盾的人。1950年,和平的保衛者們進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活動——組織在斯德哥爾摩和平宣言上徵集簽名的運動。運動的規模是宏大的。行動組織委員會的成員經過不到一年的工作之後,就宣佈了全世界簽名的有5億多人,他們要求制止戰爭!斯大林、蘇聯官方的宣傳機構都表示支援和平共處的思想。我有時覺得,斯德哥爾摩運動是形成人類全球意識的發源地、開端,而人類全球意識的實質就是承認人類價值的優先地位。現在我們離這一目的要比那時近了,但是邁出這第一步是多麼重要啊!
第三部第十章 冷風吹來(4)
1949年4月,世界和平大會在巴黎的“普來耶爾”大廳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有兩千多人,斯大林全神貫注地注視著這一盛會的程序,並把它看作頭等重要的政治事件。他同莫洛托夫親自擬定蘇聯代表團的組成人員:法捷耶夫、愛倫堡、華西列夫斯卡婭、考涅楚克、圖爾森—扎傑、沃爾金、費多謝耶夫、科斯莫傑姆揚斯卡婭、馬列謝耶夫。當《真理報》於4月1日報道了美國歌唱家保羅·羅伯遜在大會發言結束時直接用俄文在講臺上唱起捷爾任斯基的歌劇《靜靜的頓河》中的詠歎調“從邊疆到邊疆”的時候,斯大林不能不感到非常激動(如果他還能夠激動的話),斯大林能夠不感到人民對戰爭與和平的命運施加真正影響的紀元開始了嗎?
在兩個世界進行的這場搏鬥中,當冷風凍結了政治家和將軍們的理智以後,眼看著就可能把防止世界發生戰爭的屏障吹倒的時候,斯大林得到了中國革命的巨大支援。中國革命的勝利顯然改變了力量的對比及其在世界範圍內的結構。
中國人民為了自身的社會和民族的解放,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鬥爭,這一斗爭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而勝利結束。根據斯大林的指示,《真理報》於10月5日發表了一篇社論《中國人民的歷史性勝利》,同時又並排刊登了毛澤東一幅稍大些和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三幅稍小些的照片。社論中引用了中國革命領袖的如下一段話:“假如沒有蘇聯的存在,假如沒有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假如沒有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假如沒有各人民民主國家的出現那麼,堆在我們頭上的國際反動勢力必定比現在不知要大多少倍。在這種情形下,我們能夠勝利嗎?顯然是不能的。”毛澤東在他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就是這樣寫的。社論接著寫道:“斯大林同志早在1925年就宣稱:‘中國革命運動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這一力量現在還沒有充分表現出來,但它將來一定會表現出來的。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的執政者,誰要是看不到和低估這一力量,他一定會遭到失敗的’斯大林同志的這一天才預言已經實現了。”
斯大林全神貫注地注視著中國事件的程序。當斯大林得知有一位新任的美國大使赫爾利來到北京之後就聲稱完全支援蔣介石的時候,他一下子就全都明白了。他知道如果美國的影響在中國佔了上風,蘇聯的處境就會變得更加困難。毛澤東和蔣介石的鬥爭,斯大林最初還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他甚至有一個時期認為,千百萬飢餓的群眾揭竿起義同社會主義運動和民主運動是沒有任何聯絡的。當斯大林得知蔣介石和毛澤東於1945年10月在重慶就國內問題進行談判之後,他才相信共產黨人的立場是更為現實的和進步的瞾矈矓矠。
斯大林曾經寫過不少有關中國的文章。在他的全集裡共發表了將近10篇有關中國革命的文章。有些文章在政治上是非常粗淺的。例如,他斷言:“東方的革命化必然會在促進西方革命危機尖銳化方面起決定性的作用,受到兩方面——既從後方又從前線——攻擊的帝國主義,必然承認自己是註定要滅亡的。”瞾矈矔矠值得注意的是,斯大林雖然也闡述了一些有關中國革命的正確觀點,但他總是以政治教導者自居。例如,“中國共產黨人應當(這裡和下面的著重標記都是本書作者加的)特別注意軍隊工作應當學好軍事中國共產黨必須參加中國未來的革命政權”等等瞾矈矕矠。也許,斯大林對共產黨人能取得勝利所表現的特殊信心,不是因為他們所取得的軍事戰績,而是因為1945年1月蔣介石在演說時表露了他要捍衛反民主的制度瞾矈矖矠。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斯大林給予了中國革命不少的援助:轉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大量的各種各樣的裝備和軍事技術,還提供了其他的援助。從1947年下半年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入進攻,乘勝前進,終於把蔣介石趕到了臺灣。在美國進行敵視的情況下,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