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世之後妄想充當第一把手的人的政治面目是怎麼樣的呢?大家知道,從第二次黨代表大會起他就歸附孟什維克派。1917年7月,托洛茨基作為所謂“區聯派”(約有4000人)的成員在第六次黨代表大會上被接受加入了黨的隊伍並立即被選為中央委員。在十月革命那些日子裡,托洛茨基作為彼得格勒蘇維埃主席做了大量工作。斯大林也指出了這一點。他在全俄工會中央理事會共產黨黨團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托洛茨基主義還是列寧主義?》中強調指出:“我決不否認托洛茨基在起義中所起的明顯的重要作用是的,這是事實,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時期確實很會打仗。但是在十月革命時期很會打仗的不只是托洛茨基一人”
的確,托洛茨基在革命中,在國內戰爭中,由於具有不同尋常的組織家和演說家的品質、政論家的技巧而迅速獲得了很高的名望。大家知道,1917年秋天列寧也對托洛茨基作了很高的評價。列寧在談到推選黨參加立憲會議的代表候選人時說:“托洛茨基這樣的人當候選人,誰也不會提出異議,因為第一,托洛茨基一回來就採取了國際主義者的立場;第二,他在區聯派中為爭取合併進行過鬥爭;第三,在七月事變那些艱難的日子裡他能勝任工作,是革命無產階級政黨的忠誠擁護者。”紗紞矠
如果我們說,在某一個特定階段——在十月起義前後,在國內戰爭過程中以及戰爭剛剛結束以後——托洛茨基在聲望上僅次於列寧,看來會是符合歷史事實的。他是十月革命最著名的領袖之一。當時列舉人們的姓名沒有采用按字母順序排列的原則,托洛茨基總是(或者說差不多總是)排在列寧之後,居第二位。在1918到1921年期間歷次中央全會的記錄中,參加會議的黨的領導機關的成員的排列順序通常是這樣的:列寧、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斯大林、魯祖塔克、託姆斯基、李可夫、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布哈林、加里寧、克列斯廷斯基、捷爾任斯基、拉狄克、安德列耶夫例如,在1920年11月20至21日召開的俄共(布)中央全會會議上,中央委員就是這樣排列的紗紟矠。但是,托洛茨基的聲譽並不表現為他個人有大量的擁護者。結果我們看到一種離奇的情景:斯大林雖然個人名望不高,但是體現了黨的“路線”。而顯然更有名望的活動家托洛茨基早就帶有“派別分子”的烙印,這就不可能使他獲得大量的志同道合者。而且,正如傑伊切爾所寫的,“托洛茨基過於相信他在黨內國內的地位,相信他比對手強,以致很長時間不想捲入爭奪繼承權的公開鬥爭”。他堅信,在列寧身後,黨一定會選中他。
但是,仔細分析一下托洛茨基的著作就可以看出,列寧的許多根本思想他並不是始終都贊成的。例如,在列寧逝世以後爆發的他同斯大林的鬥爭中,他企圖利用社會主義民主的思想,但仍然崇奉獨裁方法。人們有一個印象,跟他更合拍的是波拿巴主義、愷撒主義、軍人獨裁作風,而不是真正民權政治的思想。他和斯大林是同齡人(兩人都生於1879年,相差一個半月),但是托洛茨基的智力更敏銳、更突出、更豐富。正如瞭解他的人和許多給他寫傳的作者所證明的那樣,他的特點是思維敏捷,有堅實的歐洲文化素養,精力充沛,學識淵博,有出色的演說家才能。但是,由於過高估計個人的作用,托洛茨基對所有的人(除列寧外)都很傲慢、自負、專橫、獨斷、不能容忍不同意見。因此,人們自然不喜歡他。托洛茨基是一個不合要求的政治家,也遠非始終都是一個深刻的理論家。由於沒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他成了“曇花一現的英雄”、天真的預言家、未能成功的獨裁者。
斯大林逐漸摸透了托洛茨基天性中的弱點,並且在同他作鬥爭的時候徹底地利用了這些弱點。托洛茨基不太考慮對自己的大量言論、意見、主張的“推敲”和斟酌,想得更多的是它們是否像警句,是否違反常理,是否形象。有一次,他在同列寧談話時脫口說了一句“慣用語”:“布穀鳥不久就將用鳴叫聲宣告蘇維埃共和國的死亡。”這句話被斯大林知道了。還有一次,在同共產國際代表大會代表談話時,他說,如果歐洲或亞洲不爆發革命,“俄國的火炬可能熄滅”。從此以後,斯大林就有了“鐵”證,可以譴責托洛茨基缺乏信心和沒有骨氣了。後來托洛茨基越是辯解,在別人眼裡就越黑。還在那時,斯大林已經表現出是一位非常善於適應環境的和十分機靈的鬥士,在他面前,政治對手或思想對手要不敗下陣來是很不簡單的。
如果說對托洛茨基在革命年代和國內戰爭年代的實踐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應當給予肯定(誠然,要作若干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