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頁)
“但如敵守廣州或我軍有可能在廣州或廣州以外求得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時,則陳鄧兩兵團仍繼續向廣州前進,達到殲敵目的。”這種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措詞,暴露了林彪的心機。
中央軍委、毛澤東在全面研究了兩廣及雲貴地區的敵我態勢後,於10月12日2時和6時連續發電給林彪及葉劍英、陳賡,明確指出,根據當前情況,如果按林彪的意見,陳賡兵團入廣西后,廣東問題沒有解決,廣西問題也不能迅速解決,我軍將陷入被動。在這種情況下,林彪才被迫接受了毛主席的指示,同意按原計劃先進攻廣州。
10月13日,葉劍英主持召開華南分局會議。會上,大家一致表示,堅決執行軍委、毛主席電文方針,全力奪取廣州。
此後,部隊不停頓向南猛進,勢如破竹。14日下午六時半,勝利解放廣州。隨後,四兵團報告毛主席的指示,再次排除林彪的干擾,繼續向南追擊由廣州地區逃跑的敵餘漢謀殘部三個兵團約四萬餘人,10月26日在陽江、陽春地區全殲逃敵,勝利結束了廣東戰役。
解放廣東作戰的勝利,充分證明了葉劍英主持制定的戰役計劃的正確性。如果依照林彪的意見辦,廣州的解放就要推遲,敵殘部四萬餘人就可能從海上逃跑。正是由於葉劍英和兩兵團負責同志在戰役發展的關鍵時刻,從戰場的實際情況出發,敢於堅持原則,直陳所見,方得以排除林彪的錯誤意見,保證了原作戰計劃的執行,取得了戰役的勝利。
3 屢立奇功之謎
從青年投身革命一直到老年鞠躬盡瘁,葉劍英一生經歷過多少驚濤駭浪,可他總能撥開迷霧,把握方向,力挽狂瀾。特別是每逢革命的關鍵時刻,他運籌帷幄,轉危為安的非凡膽略和智謀更是在世人心中留下了無數神秘的傳奇。
3.1 南昌起義前的真真假假
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處於低潮。但革命的火種並未熄滅,猶如星星之火,正在中國的大地上燃燒著。1927年7月,中共中央和周恩來等同志正在醞釀舉行南昌起義。
7月下旬,暗裡已經倒向汪精衛、明裡打著“護黨”旗號的張發奎,突然下令第二方面軍“東征討蔣”。葉劍英根據黨的指示,不動聲色,繼續當好張發奎、黃琪翔的“參座”,隨四軍於7月下旬南下進駐九江。
此時,九江城內外駐滿了軍隊,除了第四軍,還有賀龍的二十軍,葉挺的二十四師,以及朱培德等人的部隊。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和第四軍軍部就駐在甘棠湖的煙水亭一帶。
一天,汪精衛偷偷上到了廬山。他到來之後,立即召集黃琪翔、朱培德等開會,告訴他們,他已嗅到了共產黨人的“火藥味”,要趕緊採取辦法應付!他們秘密策劃,決定以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的名義,通知賀龍、葉挺上廬山開會,命令賀、葉部隊到九江南昌之間的德安一帶集結,陰謀以三個軍的兵力圍攻賀、葉部隊,企圖將革命隊伍中已燃起的革命火焰一舉撲滅。
但是,敵人作夢也沒有想到,共產黨就在他們的身邊。
軍情急如火。葉劍英察覺了敵人的陰謀,他與葉挺將軍本來有密碼聯絡,但是感到此事非同小可,便連夜下山找到葉挺,將汪精衛等人的密謀悄悄如告訴他。
兩位老戰友異地重逢,心情格外激動。他們商定立刻通知第二十軍軍長賀龍,還有第四軍政治部主任廖乾吾以及高語罕,到甘棠湖煙水亭附近碰頭。
風和日麗,水波不興。甘棠湖上,一隻小船在湖面上不引人注目地漂盪著。幾個逍遙自在的“遊客”坐在其中。
葉劍英小聲告訴了他在山上偷聽到的訊息。
“他們要我們上山搞什麼名堂?”賀龍一聽急了,搶先發問。
葉劍英沉靜地回答:
“說是要請你們上山避暑,商議軍情。很可能要把你們扣起來,罷掉兵權。”葉劍英並將他了解的內情和盤托出。
葉挺聽後首先問賀龍軍長上不上山,賀龍堅決地說:
“不去!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葉挺接著說:“對,我們不能上當!”
經過短時間的磋商,他們決定了三件事情:第一,賀、葉不上廬山;第二,賀葉部隊不按張發奎命令,要開往牛行車站前往南昌;第三,葉挺的部隊第二天即開拔,賀龍第三天行動,先將火車皮讓給葉挺。
葉劍英最後對他們說:
“到南昌後有什麼行動你們要告訴我。”
小划子會議後,部隊立即按計劃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