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2/4 頁)
,既要善於分兵遊擊,又要隨時集中,形成拳頭,消滅敵人小股部隊。日本侵略軍的致命弱點是兵力不足,所以搞了一套以堡壘推進,“點”、“線”、“面”結合的所謂幾何學運動戰術,即先控制若干城鎮的“點”,然後控制交通要道的“線”,最後聯成“面”。聶榮臻從我軍繳獲的日軍機密檔案中瞭解了敵人對付八路軍的計劃,再次做到“知彼知己,”針鋒相對,堅持毛澤東所說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戰術原則,將游擊戰與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成功地結合起來,1939年秋末雁宿崖殲滅戰和黃土嶺圍攻戰,一舉擊斃日軍名將阿部規秀,便是聶榮臻採取的兩結合戰略戰術所取得的一個碩果。
1939年11月,日軍“蒙疆駐屯軍”最高司令兼第二混成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十分狂妄,競敢孤軍深入根據地腹心地區。這個第二混成旅團,在日軍中號稱勁旅,而阿部又是經過特別挑選的能夠適用“新戰術”的“俊才”和“山地戰專家”。他以中將資格兼任旅團長,擔任北線進攻邊區的總指揮。
日軍旅團長一般由少將充任,由中將兼任的很少,由此可見它們對八路軍邊區北線是何等重視。
楊成武首先向聶榮臻報告了敵情,並且說日軍到了雁宿崖和銀坊,中間只有一條山路可走,兩面都是光禿陡峭的山石,是個打伏擊的好地方,敵軍如果孤軍深入,我們就可以在這裡打它的伏擊,集中力量殲滅它。聶榮臻聽完楊成武的報告,覺得敵我兵力相比,我軍佔有絕對優勢,同時集中兵力形成拳頭,完全具備殲來這路孤軍深入之敵的條件。他要求楊成武,一定要抓住戰機,堅決消滅這一路敵人。
11月3日清晨,雁宿崖殲滅戰打響,從戰鬥開始到下午我軍發動全面攻擊,聶榮臻一直守候在電話機旁。經過激戰,六百多名日軍大部被殲,僅極少數漏網。交戰兩年多以來,聶榮臻摸準了日軍的脾氣,儘管它驕橫成性,一旦吃虧之後,總要重整兵力,前來報復。於是,他指示參戰部隊,立即脫離戰場,隱蔽於適當位置,待機再戰。
果然,雁宿崖殲滅戰,使阿部規秀惱羞成怒。11月4日,他親率敵軍一千五百餘人,企圖進行報復性“掃蕩”,挽回“皇軍的體面”。聶榮臻接到楊成武報告的這一新情況,要求他們以小部兵力迎擊敵人,把敵軍引向銀坊,讓他們撲空,然後隱蔽起來,迷惑敵人。爾後以三支隊在銀坊北出擊,誘敵東進。待敵進至黃土嶺一帶有利地形,集中主力將其包圍殲滅。敵人果然中計,黃土嶺圍攻戰,以我軍殲滅日軍九百多名,擊斃其中將指揮官阿部規秀而宣告結束。
擊斃日軍中將指揮官,這在華北戰場是第一次,在中國人民的抗戰史上,也是第一次。日軍華北方面軍總司令多田駿,得知阿部規秀的死耗,在追悼死者的輓聯上寫下了:“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還為阿部規秀立了一個碑。日本的《朝日新聞》報,連續三天的通欄標題都是“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這家報紙說:“自從皇軍成立以來,中將級將官的犧牲,是沒有這樣例子的”。日本陸軍省發表的關於阿部戰死的“詳報”說:“這個地形是華北很少見的山地,差不多是沒有道路的。中將以下的將士們完全徒步,辛勤跋涉
七日向易縣上莊子前進的時候,敵(指我軍)利用優勢的地形,繼續頑強的抵抗,中將果敢地到一線,觀察地形敵情,飛來了敵人迫擊炮彈,在距中將數步的地方爆炸,碎片打中中將的左腹及兩腿等數處,中了致命的傷,遂與世長辭了。”由此可見,對阿部的死,日軍是何等震驚。
一分割槽炮兵營,直接擊斃了阿部規秀,受到晉察冀軍區通令嘉獎,然而這一歷史性的功勳,與聶榮臻的雄才大略和高瞻遠矚是分不開的,沒有他的英明領導,這次戰爭的勝利也是難以想象的。
2.5 平原游擊戰的奇才
中國有一句古話,“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表明一方面,打仗的總指揮不宜把部隊統得過死,因為最瞭解敵我情勢的還是在前方一線帶兵打仗的將領;另一方面,處在第一線的將領也應該因勢利導,隨機應變,靈活運用戰略戰術,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出奇制勝,變被動為主動,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既做到“勝可知”又做到“勝可為”,聶榮臻正是這樣一位能夠創造性地指揮作戰的軍事人才。
1937年11月7日,黨中央指示正式成立晉察冀軍區,任命聶榮臻為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8日,太原失守,此時的晉察冀三省邊界地區完全被分割在敵後,華北的抗戰形勢進入了游擊戰爭的新階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