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3/4 頁)
m口徑卻是莫大的優點,因為十五軍重炮旅也有240mm口徑的大炮,相應的炮彈生產線自然早就已經鋪設好了,需要的話讓工人加班就行了。而如果是203mm口徑的大炮,當繳獲的炮彈打完之後,鞏縣兵工廠就得再拉一條新的生產線才行,新拉一條生產線卻只為了這八門大炮,這代價實在是有點大了,而且需要的時間也不是一天兩天。。。。。。
而240mm炮彈威力不上不下的缺點在胡衛東這個彈藥專家手裡也迎刃而解,用普通的240mm穿甲彈是打不穿戰列艦裝甲,那麼用脫殼穿甲彈呢?再不行的話,用貧鈾穿甲彈呢?那不是和切菜一樣簡單嗎?要知道就連口徑才100毫米出頭的現代坦克炮發shè脫殼穿甲彈都可以輕易擊穿戰列艦的裝甲啊!
當然,艦炮實戰中的平均炮擊距離要比坦克炮遠得多,這肯定會大幅度降低脫殼穿甲彈的穿透能力,但是240mm口徑的炮彈威力同樣不是120mm或者125mm的坦克炮彈所能比擬的,光是幾十公斤(因為現實中從未出現過這麼大口徑的脫殼穿甲彈,所以彈芯重量只能估測了,125mm坦克炮彈的彈芯重量超過6公斤,乘八的話就是五十多公斤。。。。。。)重的彈芯從高空落下的動能,就足以讓其輕鬆穿透一般也就兩三百毫米的戰列艦裝甲了。大概只有在遠距離下。防禦最強的炮盾(大和號的炮盾裝甲厚度達到了610mm,而且還都是優質鋼材,不過也並不是非得擊穿這裡,才能打沉戰列艦的。。。。。。)有可能擋得住?
這種情況下240mm口徑的好處又再次顯現了出來,因為胡衛東試製脫殼穿甲彈的時候每種十五軍現有火炮的口徑都做了一些樣品以收集資料,因此對於240mm的脫殼穿甲彈,只要胡衛東下令,鞏縣兵工廠在幾天之內就可以生產出成品,不管是貧鈾彈芯、鎢合金彈芯,還是相對廉價的高合金鋼彈芯。如果是203mm口徑的,打戰列艦威力夠不夠不說,沒有相關資料的情況下想要生產出合格的產品,就絕非是短短几天可以辦到的了。。。。。。
至於90式240mm重加農炮造價昂貴的缺陷。在胡衛東眼裡就更加不是問題,因為繳獲來的武器越是值錢,用起來就越爽啊!
rì漸被航母派控制的rì本海軍部雖然對戰艦的主炮敷衍了事,但對高shè炮等防空武器卻是較為重視的,利根級重巡洋艦同樣裝上了8門98式120mm高shè炮,此外還裝上了8座雙聯裝98式75mm高shè炮和比歷史上翻了一倍還不止的12座雙聯裝九六式25毫米高炮和12座雙聯裝13。2毫米機槍。由於載重的增加,利根級重巡洋艦的最大航速較歷史上的原型略有下降,但因為減少了3架水上偵察機和配套的彈shè器,船艙空間利用率也隨之提高,因此續航能力倒是有所提升。超過了9500海里18節,和“榛名號”戰列艦的資料一對照,簡直就像是完全配套的一樣。。。。。。
就這樣,“利根號”重巡洋艦的基本引數由歷史上的
排水量:11;39415;443噸
主尺度:201。5米18。5米6。47米
動力:4臺艦本式蒸汽輪機,8座艦本式重油專燒鍋爐,152000馬力
航速:35。5節
續航力:9270海里18節
防護:舷側145毫米,甲板56毫米,主炮塔25毫米(一戰之後的rì本重巡為了減重,幾乎全都放棄了至關重要的主炮塔裝甲,清一sè的25毫米裝甲僅能防禦子彈與飛濺的彈片。不過鬼子幹這種“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司令塔130毫米
火炮:4座雙聯裝三年式203毫米L50主炮,4座雙聯裝**式127毫米L40高炮,4座雙聯裝九六式25毫米高炮。4座雙聯裝13。2毫米機槍。
魚雷:4座三聯裝90式610mm魚雷發shè管,配93式魚雷24條。
艦載機:6架九四式水上偵察機、2座彈shè器。
編制:850人
變成了
排水量:12;45616;853噸
主尺度:201。5米18。5米6。65米
動力:4臺艦本式蒸汽輪機。8座艦本式重油專燒鍋爐,152000馬力
航速:35節
續航力:9540海里18節
防護:舷側145毫米,甲板56毫米,主炮塔25毫米,司令塔130毫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