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人說,中國沒有經過發達的資本主義階段畢竟是吃了虧。在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後,我們遇到了許多困難,又產生了許多失誤,這些困難和失誤都同原有的底子“一窮二白”
(經濟和文化落後)有關,而其所以“一窮二白”
,就因為沒有經過發達的資本主義階段。
對此,我們要說,如果這是“吃虧”
,那我們只能吃這個虧。歷史沒有容許我們經過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階段,我們只能跳過這樣的階段,在“一窮二白”的底子上開始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近代中國的歷史條件留給中國人的可以說只有兩條道路:一條道路是繼續當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地、附屬國(如果共產黨不能領導人民進行堅決的鬥爭,或者鬥爭方法一貫錯誤,因而失敗,那就會是這樣)
;另一條道路就是實際上我們所已經走過的,經過新民主主義達到社會主義的道路。
還有沒有其他什麼道路呢?即使說,還有變成一個獨立
75
胡繩文集55
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可能,那也決不會是變成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而只能是從極不發達的資本主義做起。且不論國際條件是否容許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不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否容許中國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從不發達一步步走向發達;一個如此龐大的國家在經濟和文化十分落後的底子上,蹣跚地走在資本主義的道路上,那將發生多少社會矛盾和階級衝突,人民將為此付出多少痛苦和流血的代價,是可以想象出來的。在舊社會中成億的人民流離失所,成百萬的貧民在飢餓中死亡,成百萬的婦女淪為娼妓,這些景象只會一一重演。
這樣看來,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經過新民主主義而走向社會主義,並不是走了一條“吃虧”的道路。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那倒是幾倍、幾十倍地艱難而曲折,並且是看不到前途的(或者是可以預計到有大規模流血鬥爭和革命的)漫長的道路。
我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已經走了30年,的確遇到了許多困難,發生了許多失誤,但是現在中國在經濟和文化發展上已經達到的成就,決不是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所能夠做到的。
人們在歷史發展中是能夠起主動作用的,但是並不能任意地選擇前進的道路,而只能在歷史所已經準備下的現實條件的範圍內進行某種選擇。中國人民所選擇的道路,是在可能範圍內所能找到的最好的道路。
76
65胡繩文集
五
有一種說法:因為中國沒有經過發達的資本主義階段,所以中國應該放棄社會主義而重走資本主義道路,“補這一課”。
這種說法的謬誤從以上所述可以概見。
但是,如果說,我們需要在建設社會主義中,補充學習許多別的民族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學會的,對社會主義建設是必要的東西,那是對的。
這裡要簡單地說一下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關係。只有消滅統治資本主義社會的資產階級所有制,才能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因此,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在根本上是對立的。但就另一方面看,最終消滅私有制的物質基礎是社會化大生產,而社會化大生產是資本主義所準備下來的。無產階級在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的時候,要繼承和利用社會化大生產來建設社會主義。這就是說,社會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又有繼承關係。必須經過資本主義才能有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因就在這裡。馬克思、恩格斯說:“歷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遺留下來的材料、資金和生產力。”
(《德意志意識形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51頁)社會主義社會對資本主義社會也不可能不是這樣。
列寧曾談到資本主義社會為社會主義準備了許多現成的東西。他說:“資本主義建立了銀行、辛迪加、郵局、消費合
77
胡繩文集75
作社和職員聯合會等這樣一些計算機構。沒有大銀行,社會主義是不能實現的。“
“我們可以把它(大銀行——引者)當作現成的機構從資本主義那裡拿過來,而我們在這方面的任務只是砍掉使這個極好機構資本主義畸形化的東西,使它成為更巨大、更民主、更包羅永珍的機構。”
(《列寧全集》第32卷,300頁)
社會主義公有制能夠把從舊社會繼承下來的社會化大生產,按照人民的利益而發展到資本主義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