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考慮問題。馬克思不可能具體地解答未來社會中的分配方式問題。在我們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時,當然不能不顧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而直接從馬克思的論述中得出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案,更不能把馬克思的話誤解為號召我們立即著手消除這種“弊病”。
馬克思強調的是不可以從抽象的公平原則出發。如果以為,既然這裡還有不公平,就要加以“限制”
,求得“公平”
,這不是馬克思,而恰恰是回到了拉薩爾。
總之,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的時代對於社會主義社會只可能作出原則性的設想,只可能從理論上探討未來社會的出發點和進一步發展的總方向。在分配問題上是如此,其他問題上也是如此。社會主義社會在不同國家中的具體發展規律,還有待於後人透過實踐去探索。
列寧領導的布林什維克黨在十月革命後,曾企圖“用簡單、迅速、直接的辦法來實行社會主義的生產和分配原則”
(《列寧全集》第42卷,25頁)。但這種嘗試失敗了。他們改而採取符合俄國社會歷史條件特點的辦法來達到這個目的。列寧還曾考慮到一切民族都將走到社會主義,但走法不完全一樣,會具有各自的特點。他考慮到殖民地和落後國家有可能避免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經過一定的革命階段而過渡到社會主義。他認為就是“在全世界無產階級專政實現以後”,各個民族、各個國家之間的差別“還要保留一個很長很長的時期”
,因此就應當:要求運用共產黨人的基本原則(蘇維埃政權和無產階級專政)時,把這些原則在某些細節上正確地加以改變,使之正確地適應於民族的和民族國家的差別,針對
46
62胡繩文集
這些差別正確地加以運用。
(《列寧全集》第39卷,71頁)
列寧的這些論述是很值得重視的。一切民族、國家都將走到社會主義,這是相同的,但“世界大同”還在遙遠的將來。不但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各國會有自己的特點,而且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過程也會因國情的不同而有同有異,或者在大同中有小異。所以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也仍然有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本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問題。在中國這得一個經過特殊的道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到社會主義的國家中,不能不特別注意這一點。
社會主義社會在人類歷史上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在人類幾千年來創造的文明,特別是在資本主義所創造的大大高過以前時代的文明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資本主義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而且具備相應於這種生產力的發達的國民教育、國民文化、科學技術、經營管理方法,等等。在資本主義發達的國家,一旦政權轉到無產階級手裡,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以後,這一切就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材料”。
但是,中國的情況不是這樣,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前身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在這社會里雖然有資本主義,但很不發達。
我們沒有經過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階段。我們從舊社會得到的“遺產”中,幾乎完全沒有資本主義社會所能提供的一切。因此,在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中,不可能不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遇到許多特殊的問題和特殊的困難。我們一定要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認真地解決這些問題,學會別的民族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學會的一切為社會主義所需要的東西。中國的社
47
胡繩文集72
會主義道路必須考慮到這個實際,正如同民主革命必須從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實際出發一樣。
也許有人說,既然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有特殊困難,為什麼不先經過資本主義社會再到社會主義呢?這個問題,是值得回答的。中國從封建社會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後,如果不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將只會繼續沉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狀態中,或者變成這一個或那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地、附屬國。中國的社會歷史條件(包括國際條件)使中國沒有成為,也不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資本主義國家。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必須首先指出這一點:即使經過資本主義再到社會主義是一條“近路”
,中國也沒有條件走這條路。
何況這決不是一條近路!
經過資本主義,對於廣大勞動人民說來,是經過一條漫長而痛苦的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既然在一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能夠經過新民主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