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2/4 頁)
地總結了這些經驗;又因為我們黨能夠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擾,從實際出發,科學地分析抗日戰爭時期的複雜形勢,創造性地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抗日戰爭中的一系列新的問題。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我們黨領導人民不但爭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而且進一步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徹底勝利,開啟了社會主義的大門。毛澤東思想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寶庫增添了新的內容。抗日戰爭和民主革命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馬克思列寧主義不是僵死的教條,而是隨著革命的實踐不斷發展的;也告訴我們,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不論遇到什麼複雜的形勢和困難的問題,我們總是能夠經過努力奮鬥而把我們的事業推向前進。
回顧歷史,使我們在現實鬥爭中更具信心。現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實踐正處於大發展的時期,實踐要求新的理論的指導,也一定能夠使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得到新的發展。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總結經驗,從實際出發,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許多新的思想,這些思想正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起來。我們理論工作者既要根據當前實踐的需要研究以往的歷史經驗,更要注意研究現實情況和現實生活中提出的許多新的問題,共同來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而努力,共同來為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而努力。
1985年8月在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417
胡繩文集793
40週年學術討論會開幕式上的講話。原載《黨史通訊》1985年第10期,10月25日出版
418
893胡繩文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週年
今年10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年週年。
從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開始進行改革,到現在已超過十年。我想就這40年來的經驗教訓說以下幾點。
第一,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對不對?
1949年我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但勝利的成果中已包含有社會主義的因素。這就是:工人階級透過共產黨領導的政權;國家由沒收官僚資本主義企業而形成的全民所有制經濟,它在國民經濟中居於領導地位。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很小;經過民主革命,黨在農民中有巨大的威信。
因此,在建國後五六年間,順利地用和平方法實行了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並且領導廣大小生產者經過合作社的方法實行了對農業和手工業的個體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歷史地看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不可能不導致社會主義。
中國在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後,經歷了曲折的過程。但總的來說,經濟社會的發展是舊社會所不可比的。1953年至1978年的26年中,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6%,鋼產量從1952年的135萬噸變為1987年的3138萬噸,煤產量由0。
6
419
胡繩文集993
億噸變為6。
18億噸,發電量由72億度變為2566億度,糧食產量由16392萬噸變為30477萬噸。
中國革命勝利後走社會主義道路是唯一正確的道路。對於這一點,在知識界中表示懷疑的人是有的。破除這種懷疑並不很容易。中國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必然會重複舊中國的民族災難和社會災難,這樣說雖然有一定的說服力,但這畢竟是個假設。人們看到的事實是:社會主義雖然有許多成就,但並沒有把人民帶進“天堂”
,中國在世界上仍然處於經濟落後的地位,而且在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出現了許多預想不到的挫折,有的挫折甚至是災難性的。
從歷史發展的邏輯來看,一種新生的社會制度,不經過曲折而成長起來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必須檢討造成曲折的主觀原因。
第二,為什麼在長時期內犯“左”的錯誤?
1953年至1957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很好的成就。
那時年平均增長速度,工業是18%,農業是4。
5%。
1958年的“大躍進”遭到嚴重挫敗,迫使1961年起進行調整。雖然1963年至1965年情況好轉(這三年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工業是17。
9%,農業是11。
1%)
,但1966年起發生了一場所謂“文化大革命”的風暴,而且延續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