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4 頁)
一起來完成這個偉大的歷史使命。
紀念七七事變,也使我們不能不想起中日關係的歷史。
自從1894年的中日戰爭起,日本長期參與世界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並且逐漸成為中國最危險的民族敵人。七七事變是中日
410
093胡繩文集
敵對關係達到最高峰的標誌。
侵略中國的罪過只能由日本軍國主義者負責。為反對日本軍國主義,日本的勞動人民和先進分子在20年代和30年代進行過許多鬥爭,但還不足以遏制軍國主義的勢頭。日本的自由主義者、民主主義者看出,軍國主義將把日本拖向極端危險的前途,但無力進行有組織的鬥爭。那時,日本統治者以軍國主義的宣傳蠱惑日本人民,把“滿蒙”說成是日本的“生命線”
,把獨霸東亞大陸說成是日本“天賦的使命”。
侵略戰爭終於遭到徹底的失敗。戰爭和戰敗使日本人民蒙受極其嚴重的災難。事實證明,日本軍國主義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大敵,也是日本人民的大敵。
日本人民為促成日本軍國主義的失敗也做出過自己的貢獻。隨著戰爭的延長,日本國內人民中逐漸生長起厭戰反戰的情緒,在法西斯高壓下進行各種形式的消極抵抗。在中國戰場上,日本共產黨人曾與中國共產黨人合作,組織部分被俘日軍在自願的基礎上成立“日本人民解放聯盟”
,人數雖然不多,但是覺悟了的日本士兵和中國抗日軍民並肩戰鬥,是有重要意義的。
在戰爭結束後,擺在中國和日本面前的問題是,能否徹底消除兩國間綿延50年的敵對關係,建立起友好睦鄰的新的關係。要解決這個問題的確是雙方面的,一方面要日本掃除軍國主義的遺毒,一方面要中國成為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
從中國方面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中日兩國間開創新的關係造成了有利的歷史條件。但是,新的關係
411
胡繩文集193
還不是立即就建立起來的。在50年代和60年代,日本政府追隨當時對新中國採取封鎖、遏制政策的美國,拒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卻和在臺灣的已經喪失全國政權的國民黨保持所謂國家關係。侵略中國的軍國主義的歷史陰影仍然嚴重地存在,當然實現不了中日關係正常化。但就在那時,日本政界、產業界、文化界的許多有識之士看到,和中國為敵絕對不利於日本的發展,而中日友好合作才符合日本的長遠利益。許多對華友好人士和友好團體冒著重重風險,為建立和發展兩國間的貿易文化交往而努力。他們的努力代表了日本廣大人民的意願,表現了兩國關係走向正常化的必然趨勢。
1972年9月,日本政府首腦訪問中國。兩國政府首腦簽署並公佈了中日兩國政府聯合宣告。這才實現了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從此結束了由日本軍國主義所造成的兩國敵對的歷史,開創了近15年來兩國間的和平友好關係,這種關係必將在兩國政府和兩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長期繼續保持和發展下去。
1972年的中日兩國政府聯合宣告和1978年簽訂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就是這種關係的基礎。
七七事變對於中國人民和日本人民都是值得紀念的。回顧這段歷史,更使大家感到兩國間和平友好關係得來不易,必須共同來保持和發展,並且共同來克服足以危害兩國關係的傾向。
歷史是能夠使人聰明起來的鏡子。七七事變前的歷史表明,日本軍國主義有一個生長的過程。
有位日本歷史學家說:“火災如果不在剛剛燒起來這一瞬間撲滅它,等到擴大之後就晚了。”
這是值得記取的教訓。
現在日本有那麼一些人企圖復
412
293胡繩文集
活軍國主義,這的確還只是星星火點,是日本廣大人民所反對的。
但及早提高警惕是絕對必要的。
在當前的歷史條件下,附和“兩個中國”和“一中一臺”的言論和行動,是侵略中國的歷史陰影殘留的一個表現。這類言行都是違反中日聯合宣告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只能遭到中日兩國人民的反對。
中日兩國沒有任何理由不友好相處。絕不能允許任何力量把中日兩國拖回敵對的老路。
中日兩國間在中日聯合宣告、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以及雙方達成的其他各項原則和協議的基礎上,發展友好合作關係,對中國和對日本同樣有利,對維護亞洲和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