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頁)
國民黨軍隊的武器裝備比共產黨軍隊好得多,其數量也大得多,1944年初擴大到650萬人,其中有一小部分在1943年應美國的要求進入緬甸、印度作戰。擺在國內正面戰場上的大量軍隊,如果不是受國民黨當局的政策的限制,本來能夠起更大的作用。撤退到四川重慶的國民黨政府沒有和投降日本的汪精衛集團合流,這是人民所稱讚的。但是,國民黨當局採取反民主的政策,限制人民群眾參加戰爭,限制共產黨和其他抗日黨派的活動,而且企圖在抗日戰爭中消滅共產黨的力量。在正面戰場上,只是在日本侵略軍發動區域性進攻時才發生比較激烈的戰役,國民黨軍隊的許多官兵進行了英勇的作戰,但這些戰役一般都以日本停止進攻而結束。國民黨當局的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使團結抗日的局面屢次發生危機。由於共產黨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由於全國人民始終保持團結抗日的高昂情緒,這種局面才沒有遭到根本破壞。
1944年4月起,日軍為了打通大陸南北交通線,在河南、湖南、廣西正面戰場發動進攻。國民黨軍隊雖然在有些地方抵抗得很激烈,但總的說來,形成了潰退的局勢,直至退進貴州。在國民黨軍豫湘桂大撤退時,共產黨軍隊在敵後戰場上猛烈進攻,進一步擴大解放區,為最後反攻
408
83胡繩文集
準備了條件。
在1945年抗戰勝利階段到來時,共產黨軍隊處於敵佔大城市的周圍,當然成為反攻的先驅和主力。
總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軍民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對於為抗日戰爭做出貢獻的國民黨人、國民黨軍隊、其他黨派、團體和一切愛國人士,人民都是不會忘記的。
經過抗日戰爭,中國人民的覺悟大大提高,力量大大發展。從此,中國的命運再也不能由外國帝國主義和站在人民對立面的統治勢力所擺佈。
中國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鬥爭,經過一百年間的一次次失敗以後,終於在抗日戰爭勝利時吐露出真正的曙光。因此,40年前抗日戰爭開始的那一天,是值得在中國民族歷史上大書特書的日子,是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同時取得勝利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基本內容是全世界一切反法西斯力量合作進行的戰爭。這場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戰爭,應該說,是由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的開始而開始的。
佔世界人口15的A中國人民首先起來,為衝破世界法西斯鏈條的東方的環節而進行決死的鬥爭。中國的抗日戰爭,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援助和支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東方和西方的各個戰場是互相配合、互相影響的。美國在太平洋上逐島進攻,直逼日本本土;蘇聯軍隊迅速擊潰日本的關東軍,都對中國抗日戰爭奪取最後勝利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國的延續8年之久的抗日戰爭拖住了日本軍隊,主要是陸軍的大部分力量,對於太平洋戰爭和歐洲的反法西斯戰爭,也起了戰略配合的重要作用。
409
胡繩文集983
日本軍國主義者中至少有一派人一貫主張北上進攻蘇聯,但當納粹軍隊在蘇聯西線暫時得手的時候,他們仍不敢貿然北進。他們的陸軍陷在中國戰場上是一個重要原因。日本終於作了南進的決策。南進主要靠海軍,但為佔領太平洋上的廣大地區也必須有強大陸軍。由於擺脫不了中國戰場,日本陸軍中只有20%投入太平洋戰爭,這對於美軍的反攻顯然是有利的條件。
中國在8年抗日戰爭中死傷的人數有2100多萬人,財產的損失和戰爭消耗,以1937年7月的匯率計算,約為100億美元。中國付出了這樣巨大的代價贏得了勝利,為徹底完成中國民族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礎,也為世界人民共同的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50年前,國共兩黨化干戈為玉帛,為民族的救亡圖存合作,由此才有全國團結抗戰,才有抗日戰爭的勝利。現在重溫這段歷史及其經驗教訓,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臺灣海峽彼岸的國民黨人和民眾,一定也和我們同時在紀念七七事變。
中國在臺灣的主權是在抗日戰爭勝利時恢復的。實現包括臺灣在內的祖國大統一,是這一代中國人的神聖任務。海峽兩岸首先全面實現“三通”
,然後按“一國兩制”的方針實現祖國大統一,這已經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趨勢,正如同50年前團結抗日是不可抗拒的歷史趨勢一樣。
我們願意和臺灣當局、臺灣人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