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3/4 頁)
03
胡繩文集384
關於中國近代史研究的若干問題
一
在中國近代史研究中需要創新,研究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論點,發現新的資料。
一切學科都要前進,都是隨著人類的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歷史研究是研究過去的事情。它如何前進?如何創新呢?
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者。實事求是是我們必須遵守的原則。過去的事實是怎樣就是怎樣,當然不能根據主觀的意願去改造歷史,不能因為今天或明天的現實有什麼要求,就按照這種要求去描述歷史。但是,我們研究過去的歷史是為了今天,為了今後,不是為研究歷史而研究歷史。
雖然我們也不排斥有時只是為了歷史的興趣而去弄清楚某一歷史事實,但是這畢竟不是歷史研究的主要方面。歷史研究從根本上說,是要透過對已往的歷史的認識而更好地認識現實。
所以我們雖然絕不能根據現實的需要去隨便改造歷史,但又要結合現實的需要進行歷史研究,並要在研究中有所創新。
504
484胡繩文集
歷史研究的物件是極其複雜的。
太平天國、辛亥革命,或者從中國近代中無論舉出哪一個歷史事件,都包含著極其複雜的內容。我們固然要如實地儘可能全面地進行研究,但是在研究中總是要有所側重。
某一方面之所以受到特別的注意,這常常是和現實生活的需要有關的。實際生活的發展,往往使我們感到,一個歷史事件的某些方面,在過去的研究中被忽視了或沒有十分重視,而現在看來,卻應該提到重要的地位上來。
對於一個歷史事件,即使原來的研究已經比較充分,但是由於新的社會實踐的發展,我們仍可能感到其中有些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和說明。現在是從過去發展而來的。過去的事實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所具有的意義,由於有了新的社會實踐才能深刻地看出來,這種情形也是有的。我們按照歷史本來的面目去說明歷史,但又從實際需要出發著重說明那些應該著重說明的問題。這和任意剪裁歷史的主觀主義是截然不同的。已往的歷史之所以需要反覆研究,並且能夠有所創新,我想,根本點就在這裡。如果過去的研究,在某些問題上,有錯誤的認識,作出了錯誤的結論,那當然更應該用新的認識、新的結論來代替它。
同時,對於那些透過許多人長期研究所取得的,並且經過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結論,也還需要我們反覆地加以闡明。
例如,中國近代社會的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我們過去一般把中國近代史規定為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的一段時期。其實,按照社會性質來說,整個中國近代史應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到1949年民主革命的勝利,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時期)。
中國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任
505
胡繩文集584
務,是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這是一個科學的結論。這個結論不是輕易取得的。甚至可以說,是付出了幾代人流血的代價才取得的。對於前一代人,這也許已成為眾所周知的,不成問題的結論,但對後一代人,也可能還不那麼清楚,還需要加以解釋和證明。
真理不怕重複,在重複中也可以有創新。歷史的真理是需要反覆地加以申述的。為了使生活於不同的社會條件下的人們認識和接受真理,不能簡單地把已經說過的東西,再說一遍。我們現在需要結合當前的實踐,對這些值得重複的正確結論,進行有充分科學根據的、有說服力的論證。
為此,我們就要收集和研究更多的資料,作出更深入的全面的分析,進行繁重的科學研究工作。只要我們認真地進行這種工作,雖然好像說的是老話,但仍可以有新意,這裡也就包含著創新。
我們的態度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對於正確的結論,我們必須加以堅持,並且給予新的論證。
對於過去的錯誤結論,要加以修正,而代之以正確的結論。
二
我們對於中國近代史有沒有作過系統的、科學的研究?
當然不能說沒有。但是,我們對中國近代史的系統的科學的研究,還做得很不充分。
究竟怎樣才算是對歷史作出了系統的科學的研究?這裡談一些看法:單純積累起一大堆材料,這不能算是系統的科學的研究,
506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