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1/4 頁)
賀度、段勤、劉國、豚會於昌城,將攻鄴。魏主戰於蒼亭,賀度等大敗,死者二萬八千人,追斬豚於陰安,盡俘其眾而歸。閔戎卒三十萬,旌旗、鼓綿亙百餘裡,雖石氏之盛,無以過也。
---------引言摘述
梁州刺史甘兵敗宜陽、池的訊息頓時震驚了關隴和晉室。訊息傳到野王,苻健不由大喜,立即遣堂兄苻菁領兵馬一萬兩千從關入河東,沿著關徑向關中另一道險關渡口-蒲坂進軍,以為北路。而自己率領大隊人馬從孟津渡南下,先在洛陽停留兩日後西進向弘農函谷關進發,以為中路,並複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三秦王。
;;雄為徵西將軍、洛州刺史,領兵馬兩萬出宜陽,直取盧氏、上洛進藍田關,以為南路。再拜魚遵為徵南將軍、豫州刺史,領兵馬一萬五千下許昌,平定豫州。留雷弱兒為長史,鎮洛陽。
一時關右東邊拔刃張弩、烽火四起。而駐守在南鄉的安北將軍、司州刺史司馬勳聽說甘大敗,立即覺得機會來了,迅速移兵鄉、長利縣,窺視魏興郡。
而甘大敗後收拾了兩天,然後在姚勁的護衛下退守盧氏城。甘一邊整頓,一邊上書長安請罪。
聽到甘大敗的訊息,曾華氣得不行。他沒有想到自己這個一向行事穩重、用兵謹慎地結義兄弟會犯下如此莽撞的錯誤。看來自己的部眾打順風勝仗打慣了。已經覺得自己是天下無敵了,這樣真的很危險!而且健勢力南下河南的情報,探馬司、偵騎處早就探到了,也早就送到自己這裡來了,但是甘卻不知道,結果一頭撞了過去。他試探司州的行動是無可厚非的,知道洛陽的底細後一旦朝廷地正牌王師北伐自己就心裡有底,該知道怎麼做了。在這點上甘和王猛、樸一樣都瞭解自己地心思。
看來這次失敗自己必須承擔一部分責任。以後這軍事情報必須要和各前線將領共享。否則自己是個明白人,而前面領軍指揮地將領卻是兩眼一摸黑。由於自己機構設定的問題,這對外的軍事、政治、經濟情報全部握在探馬司、偵騎處、觀風采訪署三衙門手裡,前線領軍的將領只能自己得到區域性區域的戰術情報,而重大的戰略情報只能是兩、三月才可能得到一次,所以這情報不暢也是失敗的原因。
曾華接到了甘地請罪書後先撤去他梁州刺史一職,由馮越正式接任梁州刺史一職。再將甘由前軍將軍貶為輕車將軍。暫領上洛郡守,鎮守盧氏城,而右衛將軍張渠移駐武關。曾華拜王猛為武衛將軍,督上洛、魏興兩郡軍事,立即率領四廂兵馬由藍田關出上洛。
接著曾華向建康上表請罪,自述自己不通軍情、縱屬輕敵,結果造成如此慘敗,七千梁州男兒長眠司州。因此請朝廷處置懲戒。以儆效尤。在等待朝廷處分的同時,曾華自封使持節和鎮北大將軍印,只以都督和雍州刺史身份行令。
曾華接到苻健異動的情報後。立即調兵遣將做好應對。王猛被派往了上洛,應付苻健的南路軍;北路軍由聞訊進駐蒲坂的寧朔將軍、馮翊郡守謝艾去應付;而自己親領大軍出弘農對付苻健的中路軍。
在出長安前,曾華下令增設了一個新的官署-樞密院,專掌樞密軍情。他們先將各種渠道得到的軍事情報彙集起來,然後加以分析,辨以真偽和輕重,最後再呈送給曾華和將相關軍情分送到各前線指揮官手裡,以幫助他們做出正確地戰術、戰略決策。設左右籤院事,以劉顧(奔喪中)、榮野王分任,統領一班原軍務秘書、參軍等調過來改任地參謀,討論分析各項軍事情報,然後逐條整理歸納,並提出建議,最後由左右籤院事簽字認定分送給鎮北大將軍府和各領軍將領。
在曾華的心目中,這樞密院有後世參謀部的雛形,比自己以前鬆散地參軍署要有用多了。
當曾華領著大軍來到函谷關時,苻健五萬大軍在這裡已經鈍師三天了。
在趙復、樸、姚勁、姜楠的陪同下,曾華等上了弘農郡城。
整個弘農城北靠黃河,南靠崤山,鎖喉扼守住一條深險如函的穀道。遠遠望去,穀道蜿蜒數十里,崎嶇狹窄,車不方軌、馬不併轡,更空谷幽深,人行其中,如入函中;關道兩側,絕壁陡起,峰巖林立,地勢險惡,地貌森然。而雄城正位於這險要地勢之上。
“這函谷關正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呀!”曾華不由感嘆起這做千古雄關。
“大人,這函谷關其實不在這裡,而在新安以東。”樸的話一說出來頓時把眾人嚇了一跳,這不是函谷關還是哪裡?
“這裡其實是秦函谷關,於前周、秦時設有的。自漢室興起之後,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