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第3/4 頁)
第三日,曾華給十名昭武金吾勳章、三十餘名昭勇宣武勳章、六十餘位金質雄鷹勳章、一百餘位銀質雄鷹勳章、三百餘位銀質、金質虎威勳章獲得者授勳。當然了,還有曹延、野利循、盧震、先零勃、姜楠等這些鎮守在西疆地將領們,由於無法親臨,只得由他們的兒女們在以上授勳後代領該得的昭勇宣武勳章和昭武金吾勳章。最後,曾華居然被車胤代表三省授予一枚昭武金吾勳章。
過了幾日,在處理完波斯、貴霜、天竺使節地事情後,曾華終於有時間接見巴拉米揚等人,處理西匈奴的事情。
曾華帶著三省官員,非常高調地讚揚了巴拉米揚等人不畏艱險,勇於開拓的精神,並且心繫故里,不遠萬里朝貢,其忠其情可感天地,然後鄭重宣佈,北府為了表彰這種精神和忠臣,將上表冊封西匈奴數百名領頭人,也就是部族首領貴族們,請朝廷封予爵位,並賜良田房屋等豐厚錢財物品,還從俘獲的波斯、天竺美女中選出千餘人配給他們做侍妾。曾華還非常真誠地說,以前各位“好同志”都受苦了,現在好了,你們都找到了“組織”,以後吃香的喝辣的全包在組織的身上了,而且連子子孫孫也不由發愁了,以後他們可以上學讀書,科考當官,世代榮華富貴!
聽到這裡,巴拉米揚和諸位長老都明白了,曾華玩得是杯酒釋兵權(不知他們懂不懂)呀!好吃好吃地籠絡自己,為了就是要得到數十萬西匈奴部眾。雖然他們心裡有所不甘,但是他們自從北路西征軍“大顯神威”便有了這個準備,你不想給人家講文地,人家不在乎給你來武的,到時七萬大軍一掃,部眾依然是人家的,只是自己這些首領貴族們就沒有
喝馬奶了。
巴拉米揚等人既然肯願意來長安,就是心裡已經有了打算。現在的西匈奴雖然還驍勇善戰,還有數十萬之眾,可是早就已經在數百年的遊蕩和漂泊中喪失了最後一點民族凝聚力。如果不是為了生存,也不會還保持一個鬆散地聯盟。大勢所趨,他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和數百年前他們留在漠北的族人一樣,融入到華夏之中去。而且大將軍曾華已經保證給予他們富足的生活,怎麼不讓他們怦然心動,在西匈奴“代表團”中許多人地眼裡,他就是在長安當一個乞丐也比在裡海草原上當一個首領強一百倍。
看到代表各部族的長老紛紛同意歸順華夏北府,巴拉米揚走上前去,單腿跪在地上,用匈奴人地禮儀行曾華行了一個非常恭敬地禮儀。然後從懷裡掏出一件物品,呈給曾華,並說道這是西匈奴人的象徵,由大首領世世代代傳襲護衛。
曾華開啟外面重重包裹地羊皮,發現裡面是一方三指款駝鈕金印,四角和頂上地兩峰駱駝都被磨得異常的光滑,看上去有數百年的歷史,卻依然是金光閃閃。曾華翻過一看,發現印文正是“匈奴歸漢君”五個篆文,再看看金印旁邊卻是模模糊糊的幾個字“漢建元敕”。看到這裡。曾華的眼睛不由一熱,歷史總是那麼讓人感嘆和富有戲劇性,讓匈奴人被前漢趕出了漠北。開始漫長的西遷。在西遷過程中,他們慢慢與漠北故地割斷了聯絡,甚至連以前的話音和風俗都發生了改變,但是這個不知怎麼碾轉到西匈奴人手裡的漢武帝頒發給歸降匈奴人的金印卻成了西匈奴人的最高象徵。
即日,曾華上表朝廷,為巴拉米揚請封歸漢侯,其餘各首領貴族封爵不一。並拔出鉅款,為眾歸順地西匈奴首領貴族在長安、洛陽、城等地置辦府邸產業。
過了幾日,曾華又命燕鳳為裡海安撫使,薛贊為裡海斷事官,重新安置歸附的西匈奴人。安置的大略方針是將三十餘萬人口回遷昭州和西州安置,然後再從朔州西遷原拓跋鮮卑,雍州上郡、北地郡原鐵弗、賀蘭部,涼州原河西鮮卑三十餘萬,以倍授永業牧場和賦稅牧場地方式充實新地。並抽調傳教士、官吏等上萬人。陸續發往昭州和新地,並鼓勵商隊前往昭州和新地。共通有無。展開貿易。
忙完這些,曾華把永和西征大捷寫了一個奏章。檢了些戰利品,然後再讓波斯、貴霜、天竺駐北府使節派出副使,一起去江左建業打個轉,應個景。而正在這個時候,卻從江左傳來個驚天動的訊息,桓溫行霍光事,廢帝並立了曾華的岳父…會稽王、丞相司馬
原來桓溫聽了弟弟桓衝的建議後,覺得這確實是個好主意,於是就和超進一步商定計策。他們商量來商量去,覺得當今皇帝沒有大的過錯,要廢他就得找個象樣的理由。
於是就說皇帝陛下陽痿,並無生育,他生的三個“皇子”,是由宮人相龍、計好和朱錄寶等人代勞,與美人田氏和孟氏所生,並宣稱將來若立這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