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3/4 頁)
誠的心情,所以有些情緒是難免的,更何況,在漸漸開始甚至習慣了現在乃至將來阿諛我詐生活的時候,還能夠擁有這般的溫情,是多麼的不易,也只有身在其中者,方能夠體味。
凌巴不想要自己真的變成一個完全被這個時代融化的人,所以他一直堅持著,即使只是將內心最真實和深層次的東西藏著,也要保留著不讓其消滅。
想著想著,又不禁想到了這離去一行人。
凌巴讓xiǎo馬超三人率領著這數百人的騎兵隊伍趕赴的,倒並非是黃巾起義軍的前線,畢竟黃巾起義有朝廷正宗的指派大軍出擊,這點人真的要上,也可能於事無補,反而作為歷練,邊境地區最為適合,同時對於xiǎo馬超來說,還有一個最為適合的所在,那便是西涼——“西涼錦馬超”的名號,絕對不是白叫的,雖然凌巴不知道在自己改變之後的歷史,會不會再次出現一個“西涼錦”,但為了xiǎo馬超考慮,這裡目前來看的確是再適合不過了。
當然了,這裡就有必要要提到一點,就是關於韓遂的問題。
現在可和歷史上不一樣了,凌巴也不知道具體是怎麼回事,但韓遂的確是已經成為了xiǎo馬超的殺父仇人,而如今那韓遂,因為西涼局勢已成定局,早先朝堂一番爭端之後,便已經定下了,由韓遂接任涼州刺史之職,不過朝廷又額外派遣了一個頗為強硬的軍司馬過去,名為輔佐,實為監督,只是究竟實際效應幾何,誰也不清楚,所以凌巴讓xiǎo馬超等人過去,除了沙場軍中歷練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幫助制衡韓遂,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行非常手段,這一點,也是凌巴在說服劉宏幫助安排xiǎo馬超等人的時候,下的一劑猛yào。
說起來,劉宏對這韓遂也沒有好感,而且也並不是傻子,也能夠稍微看透點其中玄奧,對於韓遂近乎於自立為王的做法,雖然憤怒,但是將在外君命都有所不受,更何況他也知道自家江山是怎麼一回事,不是鞭長莫及,而是無暇顧及,而且終究韓遂沒有做出明目張膽更過分的事情,或許朝中也有不少人被買通了,幫他說了下好話,劉宏也就順坡下驢,可不代表著就不記掛於心上了,所以凌巴一提到這一點,他哪裡還有不同意的道理。
也就是因此,凌巴算是幫xiǎo馬超等人爭取到了不少“優惠”,但究竟發展如何,還是要看他們自己,將xiǎo馬超送回韓遂掌握之下,看似是送羊入虎口,但凌巴自有廟算,一切安排妥當,便稍微置下心思。
凌巴不知道在歷史上,韓遂的西涼“政權”如何,但他知道如今的天下局勢,已經大變樣了,遼東提前出現了一個公孫度,西涼也提前出現了一個韓遂,而凌巴對於天下的佈局,自然也是更加快了速度,效果如何,還有待時間和事實檢驗,但根據荊州的結果來看,不會太差。
這一行過去,也不知道究竟什麼時候才能夠回來,更不知道這一次,能否取得成功,雖然有著“歷史經驗”告訴凌巴,讓“西涼錦馬超”回到西涼,回到最適合他、屬於他的舞臺,更關鍵的是要讓他在真正的戰爭和血腥中成長和自主獨立的發展,才是對他最好、也是最有幫助的,而這,對於自己的目的,自然是最有利的。
第280章、詭異(上)
要論三國時代,雖然熱血、雖然引人,但在許多人的眼中,除了那群星璀璨的文武jiāo織,更讓人嘆息的,卻還是三國所帶來的許多不利的影響。'奇·書·網'
比如說這段時間的戰爭,雖然說湧現出了不少讓後人追憶和熱血沸騰的猛將、名士以及謀主,尤其像是呂奉先、關雲長、張益德、馬孟起、周公瑾、典韋,或者是司馬德cào、郭奉孝、諸葛孔明、龐士元、賈文和等之類的,不僅是在此時名傳天下,更是最終留名青史,但不管這個過程是如何的引人入勝、熱血沸騰,這些戰爭,終究都屬於不義之戰爭,從本質上來說,許多的戰鬥,甚至就是為了滿足某些野心家的sīyù,而這結局所帶來的苦果,卻最終都是要天下的平頭百姓們來承受,百姓流離失所,是真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然,也不能夠說這些戰爭不必要,因為歷史的一切,都並非偶然,就像是黃巾起義,有張角這類人的鼓搗作用,但漢室朝廷的倒行逆施,也是一個必然因素,造成起義必然會發生,只是時間地點的變化而已。
再比如說,在那三國魏晉後期,因為中原動luàn不止、邊境防守削弱而以至於發生的“五胡luàn華”。
所謂“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而“五胡l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