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付日軍南下上,並將這一意見上報給中央,供決策參考。他的意見被黨中央接受,後來日本“御前會議”決定發動太平洋戰爭,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證明,葉劍英對日軍動向的分析結論是完全正確的,對中央決策起了極其重要作用。
在日寇大舉侵華(17)
葉劍英領導的總參謀部,成了中央和軍委名副其實的指揮中心,受到中央領導和各戰區領導的讚揚。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有一次派人專程到延安,送給中央一根黃燦燦的金條,毛澤東特意指示把它作為獎品送給了總參謀部作戰部門。
當時延安統帥部在領導對日軍作戰的同時,還要針對國民黨頑固派製造摩擦的陰謀活動進行鬥爭。葉劍英在協助毛澤東、朱德等制定反摩擦的鬥爭的方針政策方面,也取得很大成功。1943年夏,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第三次反共高潮,集結五十萬軍隊,準備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陝甘寧邊區根據地大舉進攻。當時,八路軍主力部隊大都已深入敵後對日作戰,陝甘寧邊區兵力薄弱。大敵當前,局勢險惡,如何應付?葉劍英經過深思熟慮,與情報部門研究,提出了一個以智退敵的“政治宣傳戰”方案。他建議使用中共掌握的軍事情報,公開揭露國民黨軍隊的進攻陰謀,以為退兵之計。毛澤東、朱德對葉劍英這個建議十分讚賞,完全採納。決定除按預定計劃部署兵力,做好保衛邊區的自衛準備外,大力開展政治攻勢,動員一切輿論,廣泛開展宣傳戰,公開揭露國民黨反動派調動兵力、破壞抗戰、製造內戰的陰謀。從7月4日開始,朱德以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名義連電蔣介石、胡宗南、何應欽,揭露其“閃擊延安”的兵力部署、行動計劃,呼籲團結,避免內戰。新華社廣播了朱德電報全文,並詳細公佈了國民黨軍隊調動的情況。緊接著,延安召開數萬人的群眾大會,通電全國。毛澤東親自動手特為《解放日報》撰寫了題為《質問國民黨》的社論,警告蔣介石:必須立即撤退進犯邊區的軍隊,糾正一切錯誤。敵後各抗日根據地軍民和國民黨統治區愛國民主人士紛紛集會,發表宣告和通電,聲討頑固派。同時,增調部分兵力充實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在軍事上也做好了應付突然事變的準備。
這一場以軍事實力作基礎的聲勢浩大的“政治宣傳戰”贏得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同情。由於我方掌握了國民黨軍隊的一切行動計劃直至兵力部署、行軍路線等確鑿的情報,並對其揭露無遺,使得正在日夜調兵遣將,準備內戰的國民黨頑固派大為震驚,十分狼狽,進退維谷。當年負責通風情報工作的戴鏡之回憶此事說:“葉參謀長約我到延安去,問我這樣做暴露了電臺機密,對我們的軍事情報工作究竟有多大影響?當時我跟葉參謀長講,影響是有的。但我們有能力、有信心克服這個困難,彌補這個影響,不至於造成大的損失。葉參謀長聽了非常高興。新華社在7月7日就把我們獲得的敵人的軍事情報在新華社播發了,舉出了許多具體的第1軍、第90軍、第幾師、第幾師,由什麼地方開到什麼地方,清清楚楚,一點不差。蔣介石非常恐慌,不知所措。”
就這樣,蔣介石、何應欽等見陰謀敗露,陝甘寧邊區軍民做好了應戰準備,嚴陣以待,同時又迫於國內外輿論一致譴責的壓力,只好下令收兵,致電朱德總司令,表示並無進攻意圖。胡宗南一方面解釋說“敝部換防,請勿誤會”,另一方面下令清查內部,嚴懲洩密者。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第三次反共高潮又以其失敗而告終。人們稱讚“葉參座”利用敵軍情報唱了一臺“空城計”,智退頑軍五十萬。
自覺參加整風,抵制“搶救”運動
蔣介石發動的第三次反共高潮雖然被制止了,但並未放棄一黨專政、獨裁統治,而且越走越遠。國民黨統治的腐敗和倒退日甚一日。為了對付日寇大舉進攻和國民黨頑固派“剿共”的雙重壓力,中共中央決定從1942年春天開始,在黨內進行一次普遍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教育的整風運動,以實現黨內在思想上政治上的統一和行動上的一致,同心同德地戰勝困難,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9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了黨的歷史問題。會上高度評價了毛澤東的思想和實踐,嚴肅批判了王明的錯誤路線,同時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葉劍英在會議發言中用反主觀主義、反宗派主義的精神來剖析自己。他說,要“脫褲子”赤裸裸地檢查自己,看看自己有無犯過錯誤的“傷痕”。他回顧了自己參加革命二十多年來走過的道路和所做的工作,最後說:“照上述回憶,實在太不夠了,工作得不夠積極,學習得不夠刻苦,因此直到現在,我覺得自己還不是成型的幹部。需要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