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再三請鄧小平同志出來主持工作。他總是大事不糊塗,這一點非常了不起,非常偉大!”在中央政治局領導下,葉劍英作為第二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全力支援鄧小平,為恢復中央其他老同志的工作,薦引年富力強的同志擔任黨中央和國家領導職務,實現新老交替,作了很大努力,使黨和國家有了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
1980年11月10日—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連續召開會議和擴大會議,討論向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的人事變動方案。關於中央領導的組織和人事問題,早在十一屆五中全會第一次會議上,葉劍英就明確表態擁護重新成立中央書記處的決議,以利於培養和造就中央的接班人,他在那一次會上發言,對書記處的同志提出要模範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堅持集體領導的原則和善於學習、勤奮學習的三點希望。在這次政治局會議上,不少同志指出華國鋒在粉碎“四人幫”事件中是有功勞的,但在這以後,至1980年這四年特別是這四年的前兩年工作中的一些重要錯誤,主要是長時間堅持“兩個凡是”這個完全違背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觀點,在“十一大”前後提出的一系列政治口號,基本上還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口號,從來沒有主動地提出過糾正“文化大革命”錯誤的創議。他對解放黨內大批老幹部、平反歷史上大批冤假錯案的態度,對中央領導層一些同志的態度,明顯地違反了黨內大多數同志的願望。在1977、1978兩年中,在經濟問題上提出了一些“左”的口號,造成了國民經濟的嚴重損失和困難。同時,他很熱心於製造和接受個人迷信,擺錯了個人同黨和人民的關係的位置。
與會同志認為華國鋒在過去四年中作過一些有益的工作,但是顯然缺乏作為中央主席所必要的政治能力和組織能力,有鑑於此,中央政治局認為華國鋒繼續擔任現職是不適當的。
會議期間,葉劍英作了發言,在對待華國鋒的問題上主動作了自我批評,真誠地袒露了粉碎“四人幫”後,執行毛澤東遺願,維護中央團結的處境和心情。他說:“據《三國志》第三十五卷《諸葛亮傳》裡記載,劉備在白帝城臨終託孤時,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之後,諸葛亮並沒有照劉備的話去辦,而是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毛主席臨終的時候說,我不行了。快完了。政治局的全體同志到主席那個房子,排隊一個一個見主席。那時,他的心臟還沒有停止跳動。看完後,退回到休息室。過了一會,護士又把我叫到主席面前,當時主席看了我一眼,說不出話來,我又退了出來,不久,主席心臟就停止跳動了。當時我就想,主席為什麼要第二次看我呢?還有什麼囑託?(葉劍英講到此處,心情很激動,流下了眼淚。)我剖析毛主席去世時自己的心情,我確實把華國鋒同志當作‘後主’看待,儘管我自己精力不足,水平不高,還是想盡力扶助他。我對他還講過一些過譽的話。這是一種舊的封建思想在作怪。藉此機會,我應作自我批評。”
粉碎“四人幫”後(8)
百年贏得十之八,老驥仍將萬里行。
小憩羊城何所遇,英雄花照一勞人。
年過八旬的葉劍英,正像他詩中寫的這樣,發揚“老驥伏櫪”的精神,以一個普通“勞人”的姿態,不辭辛苦,風塵僕僕地奔走於祖國各地考察,促進四化建設。他重返西北,視察大寨,與幹部群眾座談,肯定成績,指出問題;他參觀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聽取博物館人員彙報,並作指示;重訪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舊址,懷念故人,當場應邀賦詩一首:“樓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風雪立多時。”
1979年4月,葉劍英在湖北省委書記陳丕顯、武漢軍區領導人王必成和李成芳等同志陪同下,到湖北地區部隊、工廠、學校、街道,與解放軍官兵、工人、演員、學生等親切談話,訪問軍訓、生產、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和意見。
從武漢沿江而下,葉劍英特意到宜昌視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聽取工程領導人講解並觀看了葛洲壩示意圖。面對巨大的建設工程,高興地向在場的幹部、工人讚美說:“偉大的黨,偉大的人民,偉大的工程,偉大的勝利!”並與大家合影留念。
葉劍英離開葛洲壩到重慶視察,在四川省委書記魯大東陪同下,乘東方紅巨輪飽覽三峽沿岸風光,指點江山,遠景未來。
告別湖北、四川,葉劍英轉到廣東地區視察。在廣州,他在廣東省委書記吳南生陪同下來到深圳考察,後來又在廣東聽取習仲勳有關深圳對外開放、實行特殊政策的彙報。他當即肯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