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最喜歡的兩位總統是里根和克林頓,雖然肯尼迪與里根之間有著嚴重的分歧,但肯尼迪喜歡里根是因為里根堅守了他的信念,舉止莊重,並尊重肯尼迪的家人。
當時任白宮辦公廳主任的肯·杜伯斯坦回憶說,在里根任職快結束的那段日子,正巧南希在外地旅遊,里根很喜歡在白宮搞些小型朋友聚會。於是他在國會的一些好朋友就在那段時間常過去與他共進晚餐,之後大家圍坐在一起邊喝東西,邊說有趣的故事,用詞很隨便。當時我不在場,但在我記憶之中里根常講些有趣的故事,真是長篇大論,一講就是好幾個小時。只要有人能坐得住,他就不停地講,就像個鄰家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夥子一樣。
幾年前我還沒有意識到同志情誼對於一個領導者來說有多麼重要,但現在我已深切體會到沒有同志情誼,一個領導者簡直就不能生存下去。對里根或者其他總統如艾森豪威爾、約翰遜和福特來說,與他人保持友好關係是消除磨擦的潤滑劑,是保證政府進取的穩定劑。
滿意地回憶過去
1981年8月,窗外晨霧瀰漫著農場,里根正在簽署稅制法案,總統回想著自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以來哪位總統任職期初始就碩果累累,只有1965年的林頓·約翰遜。由於當時民主黨佔多數,國會透過了更多的立法法案。里根在國會山重大議案投票比例是7:7,民主黨掌權的國會透過了所有經濟法案,國防力量增強,這是1980年他參加競選時的情形。里根認為自己已經控制了國家的發展,把它引向了一個新的方向。
里根成功地基礎是顯而易見的,至少我們這些為他工作的人認為是這樣的。這得益於他在政府早期打下了良好基礎、成功的當選、富有成效的過渡期、一支有凝聚力的隊伍的支援、改變現狀的迫切感、危機來臨時的果斷、工作班底的成熟穩健、與媒體和國會共事的能力。從廣播裡傳出:誰也不能控制所有的人,這個的理念被徹底打碎了,正如亨利·戈達德·利奇在羅斯福剛剛上任時的話,“我們可有了領袖。”
8月份已有潛在的危險存在,但我們沒有發現。幾周之後經濟便開始萎縮,隨後陷入了自經濟大蕭條以來的最低潮,失業率上升到10%以上,真是切膚之痛。雖然里根制定的經濟計劃那時還未開始實施,但他成了別人的替罪羊。1982年春天,里根的名望驟降。比爾·莫耶斯一直是我的崇拜物件,但在與媒體接觸時,我發現已與他成了敵人,因為他在電視上對里根所遭遇的困難表現得很過分,可收視率卻很高。白宮內部,一些顧問建議里根要求美聯儲降低利率。有人透露說南希也是這個建議的支持者之一。
里根再一次表現了他的政治勇氣,但這一次,回報微乎其微。當里根到白宮時,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正試圖控制飛漲的通貨膨脹。沃爾克在卡特任職時就已開始控制通貨膨脹了,但貨幣政策在里根任職的第一年開始顯現不良後果,當時正值經濟衰退期。
一定是有人建議過里根,讓他繼續跟著沃爾克的路子走,但里根知道通貨膨脹必須控制住,於是他與沃爾克並肩作戰。實際上,在吉姆·貝克以及我們幾個白宮人員的力勸之下,里根不顧財政部長唐·瑞根的反對,後來再次任命沃爾克為新一屆美聯儲主席。接近中期選舉時,里根甚至堅持打出這樣的競選口號“繼續走下去”。這個口號很強硬,有幾位政治顧問像裡·阿特沃特當時認為共和黨可能會獲得更多席位,但一些人預見到即將發生的結果:在眾議院失去了27位共和黨人議席。在接下來的兩年任期內要有所作為,機會變得更加渺茫。
里根對此表現得泰然自若,認為如果通貨膨脹從此能夠被控制住,這點痛苦是值得的,甚至認為即使危及自己的地位也不可惜。結果證明他的行動是正確、明智的。
1983年當經濟走出低谷時,里根踏上了再次連任的里程。我想是該離開的時候了。我在總統仍處在上升期時離開,比他處於低谷時再離開要好些。在處理經濟蕭條以及各種不同的困難時,我知道自己也越來越受到許多部門的歡迎,一些原來總認為我太溫和的保守派很高興看到我能走。總統本人在公開演講中表示熱烈歡送並祝我一家人一切順利。從認識里根的那刻起,再到最後一次在他生病時去看望他並與他交談,里根一直是和藹可親的。
回憶里根初任總統的那段日子給我極大的滿足感。里根以實際行動證明了他獲得連任的可能性。選民也認同這一點,盧·坎農指出,1984年大選時,許多選民向民意調查人員表示他們喜歡里根有關政府開支的觀點並認為他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