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1/4 頁)
中也會失手。這一點在他早年的經濟計劃中表現出來過。他曾希望透過更大幅度地削減賦稅,而非削減開支以達到經濟增長,從而為聯邦政府帶來更多的額外收入以平衡賬目。這個計劃被後來成為他的辦公廳主任的參議員霍華德·貝克稱為“河船賭博”。經濟的確增長了,但赤字也增加了。里根、布什與克林頓政府都曾被迫提高賦稅,儘管其比率比里根剛剛接管政權時要低得多。在里根的兩屆任期內,聯邦債務由1萬億美元躍升到4萬億美元。1999年,華盛頓在債務部門償還了3千億美元,一個令人瞠目震驚的數字。我們這些曾在里根政府工作過的人應把責任歸咎於自己。我在政府部門最大的遺憾之一就是沒能更努力地去對抗赤字的增長。
有兩點需要補充:由於國會中的民主黨人拒絕控制在政府津貼計劃上的支出,所以他們也應對80年代的赤字負有責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里根時期的經濟學家勞倫期·庫德羅指出里根的經濟計劃對於80年代與90年代的經濟繁榮起到了幫助作用,這樣看來,在短時期內沒能奏效的這一賭注,卻在長期內收到了相當好的效果。
對於學習領導藝術的學生來說,有一訓誡同樣重要:提出宏大設想的領導們通常都在與未來進行著一次賭博。當然不可避免有些設想會失敗。但是,最好的領袖不會因為害怕失誤而裹足不前。在新政的實施上,羅斯福就是一位賭博的高手。在他的第一屆任期期間,他不斷地嘗試著一個又一個的設想,直至它們中的某些發揮作用。他的兩個最大的提議:國家復興法案與農業調整法都失敗了。“我並不期望自己的每一次出擊都會得手。”他在第二次爐邊談話中這樣說道。同樣,他也在左右搖擺的嘗試中摸索到了正確的方向和道路。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他知道人民總會把希望寄託於未來。有時候,領袖並不能解決危機,而是幫助他的擁戴者們渡過危機。林肯知道他別無選擇,只有在內戰上一賭輸贏。他不斷地臨時確定軍事戰略,最後找到了格蘭特與謝爾曼兩位擁護他思想的將軍,贏得了絕對的勝利。
但這並不是說,不顧後果的魯莽武斷與憑感覺和本能行事,對領袖而言就是一件好事。做出決定之前要慎重、深思熟慮,而且要想到不可預見的挫折。但同樣重要的是,領導者應具有可靠的直覺、牢固的價值觀、對未來的信念以及行動的勇氣。里根在計劃嚴謹性與政策知識都較為缺乏的情況下,憑他的直覺、價值觀、信念和勇氣來加以彌補。他顯得像羅斯福一樣穩健踏實,儘管他有時可能迷失了腳步,但每次都能跨越鴻溝,到達一個更高的境地。
羅納德·里根6 羅斯福般的風範(4)
堅定信念
里根像大多數成功的領袖一樣,在他掌握權力很久以前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核心信念。這些信念在60年代與7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並不廣為人知,但在那段動盪時代的末期,許多美國人開始欣然接受了它們。這些看起來已經過時又簡單的信念,被裡根賦予了新的生命。
里根任職期間很重要的就是他始終堅持他的價值觀。領袖的標誌之一就在於他是否有其堅定的信念,並堅定地走下去。對領導者而言,去實現目的的方法可以很靈活,但方向必須始終不變。林肯曾經把他為拯救整個聯邦所作的努力比做年輕時在密西西比河的一條小船上的領航員:他的目標總是同一個,但逆流航行時,他學會了如何“從一點到另一點”迂迴前進。里根在他任期的整整八年裡,始終堅定他的方向,即使是在他臨時改變行動方針的時候。他的信念就是他的導向。
可以簡單地總結如下:
美利堅是一個由上帝選定的負有特殊使命的國家。對里根而言,宗教的與愛國的信仰深深地植根於他的心底並交織在一起難以區分。對他來說,美國人民是被上帝“選定的”民族,為通往哈米吉多頓(《聖經·新約》中世界末日的善惡大決戰戰場——譯者注)決戰鋪平道路的民族。如果由他來選定國歌,一定是約翰·溫思羅普的那篇著名的佈道詞,它告訴阿貝拉號船上的那些清教徒前輩移民們,他們將建成“一座山巔之城市”。林肯多麼有遠見,他把美國稱為“世界的頂點和希望”。里根沒有像他的前任一樣,帶著一種救世主式的迫切心情,向其他國家傳播美國的思想與文化。但他認為,美國應該樹立起一個榜樣,應該在其他的土地上培養民主與自由。
他的福音派新教會的信仰具有明顯的宗教腔調。比利·格雷厄姆告訴我,宗教信仰實際上處於里根領導力量的核心位置上。1981年遇刺後,里根私下裡對格雷厄姆說,他感